2005年3月20日 星期日

高能量激光美容


高能量激光美容 深入皮層 不留傷痕
【明報專訊】1983年,是激光美容醫學發展的里程碑。

哈佛大學兩位學者Anderson RR及Parrish JA提出「選擇性光熱分解」理論,透過選擇光束合適的波長、能量等,可以對皮膚不同的組織進行有效治療,又能避免對周圍正常組織造成損傷。

不過,接受激光磨皮、去斑,手術後,表皮層難免出現傷口、紅腫,直至去年,Anderson RR成功研究出高能量激光分段換膚,利用微細熱能作皮膚再生,且不留任何傷痕,激光美容醫學再次踏進新里程。

何謂「選擇性光熱分解」﹖

激光是集中的光束,皮膚各種組織對不同激光波長都有不同反應,選擇性光熱分解是指透過不同的波長,將目標的皮膚組織「打散」,例如﹕黑色素對波長694nm的激光吸收特別敏感,利用這個波長的激光治療黑斑,黑色素吸收了大量能量後便會分解,但其他組織,如血紅素、毛囊等則不會受到波及。

從這個起點開始,過去20年,激光美容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激光美容儀器更是日新月異。

激光換膚 表皮留傷口

皮膚專科醫生陳衍里指出,激光美容其實是透過光源和熱力這些信號,改變細胞的功能,「簡單說,激光的波長固定,主力打斑,彩光的波長不固定,各種(皮膚問題)都幫少少。」

透過激光,可以去除色斑、暗瘡疤痕等問題,效果顯著,但由於光度強而集中,每次只能治療細小範圍,而手術後傷口需要1至2星期才能癒合﹔其後出現的彩光技術,治療強度減低,手術後只出現輕微紅腫,但效果相對較差,只適用於淡化色斑、淡化幼紋、收細毛孔等問題。

「過去利用激光換膚,是以激光磨走表層,效果顯著,但會出現傷口,有機會出現細菌感染及留有疤痕。」

分段換膚 直抵真皮層

哈佛大學的Wellman Laboratories最新的研究,提出以微細熱能作皮膚再生的新概念,發展出「高能量激光分段換膚」(Fractional Resurfacing),聲稱集合激光和彩光的優點,可以同時去斑、去皺及淡化疤痕,卻不會造成任何傷口。

陳衍里解釋,高能量激光分段換膚的突破在於「微細熱能」,它所用的激光,每個直徑只有50至70微米,即約每平方厘米有250點激光打進皮膚內,而點與點之間,間隔正常細胞,這些正常健康細胞不但幫助受激光點的皮膚在1小時內快速癒合,而正常肌膚內的角蛋白細胞亦不停驅走壞死的殘餘細胞及黑色素。此外,分段換膚能將微細熱能直達皮下網狀真皮層,較激光磨皮深入兩倍,令膠原蛋白變質,去年6月,FDA已經認可它能治療色斑和消除皺紋。

後遺症 皮膚色素過深

然而,接受高能量激光分段換膚的人,有十分一機會出現皮膚色素過深。陳衍里指出,這是因為黑色素細胞發炎之後過度活躍所致。

目前,香港是美國以外首個引入高能量激光分段換膚儀器的地區,香港大學正與哈佛大學商討合作,研究如何減少色素過深的問題,期望把機會由十分之一降至百分之一。

文﹕鄭寶華

醫療激光年代(2005年1月18日) 

出血少 易達治療位置 


【明報專訊】1964年,激光首次應用於工業上,精細地切割金屬和塑膠,往後數十年,激光為醫療界帶來翻天覆地的革命,FDA放射治療及儀器中心的高級評論員Richard Felten指出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激光用於手術治療,可以分割組織卻不會引致過多的出血,這是手術刀做不到的﹔此外,比較以往用手術刀,醫生利用激光較容易到達體內某些位置﹔而激光不同的波長讓醫生可以選擇性地治療某一類的組織,如葡萄酒色斑(Port Wine Stains)或毛囊,而不影響其他組織。

激光換膚的出現,始於一次意外,Felten指出,在一次用激光治療暗瘡疤痕手術後,醫生發覺疤痕周圍的皮膚起了變化,疤痕沒以前般明顯,而周圍的皺紋亦大大消退。

根據美國激光醫學學會的資料指出,1988年FDA通過第一部選擇性光源激光儀器的審批,這部激光儀器主要用於治療多種血管不正常,如葡萄酒色斑。

高能量激光分段換膚過程(2005年1月18日) 

【明報專訊】

step1 先清洗面部。落妝、洗面後,再用溫和磨料清潔,然後以酒精塗抹面部,除去多餘的面油。

step2 塗上藍色藥水OptiGuide Blue,有助皮膚吸收激光。

step3 塗上麻醉劑,待45分鐘後進行冰塊測試,了解麻醉藥的效力。

step4 醫生進行療程,利用儀器把激光「打入」皮膚。

Science.1983 Apr 29;220(4596):524-7.

Selective photothermolysis: precise microsurgery by selective absorption of pulsed radiation.

AndersonRR, Parrish JA.

Abstract

Suitably brief pulses of selectively absorbed optical radiation can cause selective damage to pigmented structures, cells, and organelles in vivo. Precise aiming is unnecessary in this unique form of radiation injury because inherent opt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provide target selectivity. A simple, predictive model is presented. Selective damage to cutaneous microvessels and to melanosomes within melanocytes is shown after 577-nanometer (3 x 10(-7) second) and 351-nanometer (2 x 10(-8) second) pulses, respectively. Hemodynamic, hist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responses are discussed.
PMID: 683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