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劉健威談佛手柑

佛手柑 劉健威 - 2011年11月3日

近來愛上一物,佛手柑。
佛手柑皮若柑或檸檬,果實長成後巨如手掌,有十餘「指」或屈或伸,饒有奇趣,故有是名。
在西環那家賣新界蔬菜的店中看到,馬上就買下來。愛的是那既清又濃的香味,嗅了令人心寧神遠,暫去煩憂;此果據說有抗抑鬱藥效,輕嗅其氣味,便知道有道理了。
不僅香,還持久,放在家中,用水浸其榦,果實竟月不枯,清香不散。
也好看,叫金佛手亦可,因為果實通體金黃,在綠葉映襯下,十分之醒目。叫金佛手,也因產自金華,一如火腿,也有叫金腿的。
以後見了必買,還叫店家專門找來。後來發覺花墟有整盆賣的,一株樹四個金燦燦的果實,只賣二百,即買下來,放在家中露台,日日澆水,閒來聞聞香味。
記得小時,常見大人將佛手柑供奉於神枱之上。後來才知道,這是浙江赤松鄉名產,當地人視為仙果,用以供奉黃大仙;或許因此,此果常出現在神枱上了。
佛手柑不止產於浙江,雲南、四川、江蘇、廣東都有,尤以「廣佛手」質量為佳,現在買到新界出產者,就屬「廣佛手」,果實碩大、香氣濃郁。
佛手柑也不僅中國獨有,亦見於意大利,叫Bergamot,是以產地Bergamo命名。
佛手柑可作藥用,賣盆栽的女人就教我,可切下四分一個,和粟米、紅蘿蔔一起煲湯,有健脾養胃之功。
我不大理會食療,倒喜歡佛手柑那濃香的橘子味,相信用作香薰該更佳;據說製成香精的佛手柑,和薰衣草、天竺葵混合,都是絕配。
早在宋代,已有人培植佛手柑,晏殊有詩:「丹葩羔漆細馨添,蒼葉輕排指樣柔;香案淨瓶安順了,還能摩頂濟人不?」佛手柑也可製茶,但還是「香案淨瓶安順」,以「清供」為佳。

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壹週刊》- 實地測試 香薰粒放毒 超標百倍


《壹週刊》- 實地測試 香薰粒放毒 超標百倍
頭號健康
一名女子因為在家燒香拜神,遭鄰居投訴因此導致早產,於是告上法庭,上週五被判罰款七萬五兼被限制燒香。這宗新聞令人聯想除拜神香可能有毒外,燃點減壓香薰亦危機重重。本刊邀請空氣質素專家進行實地測試,發現燃點香薰產品時,釋出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甲醛(HCHO)及懸浮粒子(PM)統統超標,粒狀香薰釋出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超標一百零八倍,亂用香薰減壓辟臭味,小心反遭香氣毒殺!

四十七歲的香薰治療師Alice,十多年前因為鼻敏感久醫不癒,由朋友介紹試用香薰,覺得有幫助,所以一試上癮,「用了兩、三年,便開始研究香薰治療;平時一返工就會即刻燃點香薰,忙完一日,返到屋企,會繼續用電香薰爐點香薰,令自己更加relax。」
廿四小時索香薰
由朝聞到晚,Alice未覺有問題,「我會跟足指示用,知道蠟燭有化學物,我寧願改用電香薰爐;至於香薰油,就一定揀純天然製造的香薰油,避免用化學物製成的香精。」 不過,專業資格獲環保署認可的室內空氣質素顧問黃勁松就認為,就算用天然香薰油,都不能保證百分百安全。邀請黃勁松在一個約五百呎的住宅單位作實地測試,使用四款香薰產品,包括香薰粒、香薰枝、香薰油以及電香薰座,然後以測試儀量度燃點後釋出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甲醛以及懸浮粒子。 測試結果驚嚇,所有香薰產品釋出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以香港室內空氣質素指標(卓越級)計算,全部超標一倍半或以上,香薰粒最恐怖,竟然超標一百零八倍。再比較世衞標準,所有產品所釋出的懸浮粒子數量統統不合格;近期大賣廣告的電香薰座,亦釋出超標三倍的甲醛。 點香薰本來想減壓,卻對健康造成威脅,黃勁松指出,「無論平價定貴價香薰,當中的香料和色素通常含化學成分,所以燃燒時就會產生有害物質,例如電香薰座就釋出超標甲醛;至於香薰粒,就會釋出高濃度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睇落無害的香薰都如此驚人,可想而知拜神檀香更加恐怖。燃燒普通檀香釋出的懸浮粒子,較世衞標準高出三十六倍,但亦意外發現,燃點環保香時,釋出的有機化合物及甲醛竟然無超標,至於懸浮粒子則超標七倍。
實地驗毒
燃燒香薰或香燭時會釋放過百種有害物質,當中以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甲醛以及懸浮粒子的毒害最備受關注。甲醛是其中一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以致癌,並會依附在懸浮粒子上,吸入後會黏附在支氣管或肺部,引致呼吸系統疾病及增加肺癌、鼻咽癌等風險。
減排環保香
黃勁松指出,「如果在室內點多幾支香,數字分分鐘激增一倍半,可以即時誘發鼻敏感和哮喘。至於聲稱少煙少味的環保香,的確可以減少燃點時釋出的有害物質,算是意外驚喜。」 其實無論燃點香薰抑或香燭,同樣可以致癌,中大呼吸系統科主任許樹昌醫生指出,「新加坡去年一項研究顯示,每日使用香薰或蚊香的吸煙人士,患肺癌風險比無上述習慣的人士高四點六倍。」 許醫生解釋,「燃點香薰或香燭時,會釋出大量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的細微粒子會隨呼吸進入支氣管,引致頭痛、頭暈、噁心、眼睛、喉嚨不適、支氣管炎,影響中樞神經、肺、腎功能,以及增加患肺癌風險。」
拜神多 得庇佑?
香港理工大學在○四及○七年,曾先後就燃燒香燭和香薰所產生的空氣污染物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在初一、十五期間,廟宇內錄得的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甲醛含量全部超標。另外,抽驗過六款檀香及三款香薰,發現大多數產品的一氧化碳和甲醛含量同樣超標,當中又以檀香揮發最多氣體,而香薰就釋出最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參與研究的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李順誠教授指出,視乎空氣流通情況,污染物可以停留在室內幾小時至幾日不等,現時並無法例監管香燭質素,一般小市民難以選擇,最好改用電子香或者盡量減少燒香次數。
燒香必修
空氣質素專家教路,與其用香薰辟臭味,不如找出臭味源頭,徹底辟味;一定要用,都要緊記以下安全貼士。 開窗通風 點香薰時一定要保持空氣流通,雖然會略減香氣,但可以避免大量積聚有害物質。 油好過木 相比利用木粉製成的香薰枝和香薰粒,香薰油在燃燒時會產生較少有害物質。 質素為先 避免使用只含香料或其他化學物的廉價香薰油,毫無紓緩壓力作用之餘,更令人吸入大量有害物質。 孕婦不宜 有研究顯示,懷孕十二週前使用香薰油,有可能導致早產;除了孕婦以外,癲癇症及高血壓人士亦不宜使用。 資料提供: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李順誠教授、空氣質素專家黃勁松
醒你
美國Sou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一項有關香味蠟燭的研究發現,燃點不同的固體香味蠟燭時,會釋放出甲苯(Toluene)和苯(Benzene),過量吸入可能引發哮喘,甚至導致濕疹和增加患癌機會。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四年已將甲醛列為最高級別的第一類 致癌物,確認甲醛除了會導致鼻腔癌和鼻竇癌外,亦有強烈證據顯示可能引起血癌。 
手持懸浮粒子測量儀的室內空氣質素顧問黃勁松發現,即使燃點一粒香薰粒,都可以釋出超過一百二十八萬粒懸浮粒子,遠超世衞標準。
Alice認為只要用電香薰爐,避開明火就夠安全,但專家指出就算貴價香薰油都可能含有致癌甲醛。

除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甲醛以及懸浮粒子外,測試亦包括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不過結果未有超標。


好多人喜歡在密閉空間內燒香薰,其實吸入的有害物質不會少過拜神香,所以點香薰時最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拜神香毒過香煙,中大呼吸系統科主任許樹昌醫生指出,拜神香釋放的懸浮粒子比香煙多四倍半,長期吸入絕對會增加致癌風險。

泰國曾有研究發現,廟宇中的煙霧含有可引致血癌的丁二烯,超標二百六十倍。

燃燒香薰或香燭時亦會釋出大量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令人感到頭痛、頭暈或刺眼。 

資料刊於1109期《壹週刊》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冬青 (Wintergreen)


冬青植物 - Dr. George Ku - 2011年4月16日

在2005年1月開始,大韓民國首都Seoul的中文名「漢城」,正式易名為「首爾」;這是因應其韓語名稱的發音而設定的。本來,漢城這個名稱自十四世紀末一直沿用,已有六百多年歷史;但可能因為它是直接從漢字搬過來,有人認為屬「政治不正確」,所以扭轉改以韓語為準,再就其普通話之拼音出之,乃成為「首爾」。其實追溯上去,韓語本是源自漢語,這樣子扭來扭去,沒有多大意義。尚有另一個改名的例子,牽涉到的也是一個國際大都市,改了之後,令其英語及中文的名稱兩者拉得更接近了,但其中遭到更改的,卻是前者,中文名稱保留一樣:此城市乃Mumbai,前名Bombay;中文名前後都是「孟買」,其發音與新的英文名稱更貼近。這裡的「正名」比較有理,因為以當地文字而言,Mumbai才是正確的名字,起源於印度教中漁民保護女神「孟巴」的馬拉地語名稱。在十六世紀,葡萄牙人叫這個地方做Bombaim,再在十七世紀中被英語化,改為Bombay。兩個字的發音看似有很大差異,一個是M,另一個是B,其實在拉丁語系中,這兩個音頗有混淆,所以菲律賓人說英語時也有同類口音偏頗的例子,為的是菲律賓曾受西班牙人統治。然則在Bombay時代,自須以B字為準,故此出了Bollywood這個字。
Bollywood是指印度的電影製片行業,在印度尤以孟買獨佔鰲頭,所以取孟買,加上荷里活Hollywood,從而塑造出這新字。假如當時孟買已易名,則會是Mollywood而非Bollywood矣。至於Hollywood這字本身也是地名,因為電影製作集中於此,所以成為影城的代號,其後更是喧賓奪主,人人稱「荷里活」而捨「影城」之名。Holly原是一種常綠植物,中文是「冬青」,其木色淡而堅硬,可用作木器;更因其顏色之故,可用以製造棋子,是為「白」的一方,另一方則採用Ebony黑檀木,成為「黑子」。冬青的葉在聖誕節是主要裝飾品之一,造成一個圈,掛在門上。聖誕卡中也經常以它為題材,一叢冬青葉中尚有數粒紅色的小果實。亦有人用冬青樹的樹枝連葉一起做裝飾的,在家中牆壁上懸掛,於是乃有聖誕歌Deck the Hall with Boughs of Holly,以表達節日的歡樂氣氛。
提到冬青這植物,因為想談及另一類更名副其實的冬青植物;不過這類的冬青,乃是Wintergreen,並非某一植物的專有名稱,而包括了多種在冬天也常綠的品種。例如有一個叫Pyrola的,中文的正式稱謂應是「鹿蹄草」,這也屬冬青植物之一,其內有一種「主要油」Essential Oil,廣泛用在一些藥油之中。下一篇續談。


植物主要油 - Dr. George Ku - 2011年4月18日

有一位朋友的祖上經營藥油,是好像萬金油的那一種,有家傳秘方,做出來在南洋一帶出售,當年頗有名氣。到他爸爸的一代,因為受的教育程度較高,之後成為專業人士,因此沒有繼承祖業。及至他長大,藥油生意早已不做,於是更隔膜了;但他的祖父一定要他學,因為怕失傳。他本身的職業也屬專業,而且做得不錯,所以只是把秘方藏在心裏,而沒有藉之以作為事業。我問了他藥油的牌子商標,告訴他說,好像沒有怎麼聽過。他說那是因為萬金油差不多獨佔了華南的市場,他們家則向西拓展。不少顧客來自中東一帶,買回去把這藥油用在祭壇上,作為祭品之一,之後取下來成為「靈丹」,應付各種身體不適,所以用量頗大。
藥油的確有它的好處。很多人隨身攜帶,可拿來應急,真的好像能治百病。藥油中主要成分之一屬冬青油(Wintergreen Oil),來自一些冬天的常綠植物,其中均含有甲基水楊酸(Methyl Salicylate)。植物中往往有所謂「主要油」(Essential Oil),為的是保護自己,應付一些外敵包括真菌(Fungi)、細菌(Bacteria)和病毒(Virus)。水楊酸(Salicylic Acid)能抑制細胞表面的環化加氧酶(Cyclo-oxygenase),故可以消炎和止痛;我們常用的一個「守門口」藥物阿司匹靈(Aspirin),正正就是乙醯水楊酸(Acetylsalicylic Acid)。
藥油中也用到薄荷(Menthol)。薄荷能溶解皮膚中的神經醯胺(Ceramide),從而引出一條臨時通道讓水楊酸滲透進皮膚。為什麼一些植物要在其主要油中囤積甲基水楊酸?原來真菌、細菌和病毒的表面都有一層油脂,水楊酸能啟動一個叫EDS1(全名Enhanced Disease Susceptibility 1)的機制,造出脂肪酶Lipase溶解入侵的真菌、細菌和病毒(Curr. Opin. Plant Biol., Vol.8, pp.383-389)。如果敵人太多,植物更會用一個叫杜鵑酸(Azelaic Acid)的成分盡快提升水楊酸份量(Science, Vol.324, pp.89-91)。
水楊酸不是主要油唯一撒手鐧,另有一種來自八角(Star Anise),其主要成分叫Shikimic Acid,是特敏福(Tamiflu)流感藥的骨幹分子。很多人在煮海鮮時會加紫蘇(Basil)、丁香(Clove)、鼠尾草(Sage)或香葉(Bay Leaf)等,這些香料含有一種叫丁香酚(Eugenol)的主要油,能殺死一些真菌(J. Med. Microbiol., Vol.58,pp.1454-1462)、細菌(Int. J. Cosmet. Sci.Vol.28, pp.125-133)及病毒(Phytother. Res., Vol.21, pp.1153-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