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美白知多d




美白知多d (1)


要談美白....先談談皮膚之膚色丶皮膚變色的機制及斑點的形成.....

皮膚之膚色

一、膚色決定因素:

影響皮膚膚色之因素很多如種族、性別、體質等。但皮膚之呈色主要是由表皮內之麥拉寧色素,真皮內之胡蘿蔔素和真皮微血管中之血紅素所形成。麥拉寧色素量之多寡使皮膚呈淡黃色至黑色。雖然各種人種膚色有異,但其所含之麥拉寧色素細胞(melanocyte)卻大約相同,只是分泌之麥拉寧色素量及分佈之情形不同。醫學上所謂之白子(Albino)天生遺傳不能製造麥抗寧色素而導致白化症(Albinism)其毛髮,皮膚均缺乏色素。在皮膚部份喪失麥拉寧色素細胞而產生斑塊、白點稱為白斑(Vi-tiligo)。但有些人黑色素會形成斑點稱為雀斑(Freckles)。



二、麥拉寧色素(Melanin)的形成與代謝機制:


麥拉寧色素細胞所分泌之麥拉寧色素是決定膚色之主因,而其形成會受到基因,腦下垂體前葉分泌之激素,及環境之影響。

1) 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是一種在麥拉寧色素細胞(melanocyte)外的氨基酸,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 經苯丙胺酸羥酶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催化後經麥拉寧黑色素細胞膜接受體進入麥拉寧黑色素細胞,再經一連串的氧化反應轉換成酪胺酸 (Tyrosine) ,在酪胺酸脢( Tyrosinase) 存在下形成DOPA(Dihydroxyphenyalanine),再經一連串的氧化反應由多DOPA轉化成多巴醌(Dopaquinone),最後再被轉化為棕黑色或黃橘色的色素蛋白質,亦即麥拉寧色素 (Melanin)。

2) 由麥拉寧色素細胞之黑素體 (Melansome) 進行合成,即酪胺酸 (Tyrosine) 在酪胺酸酶( Tyrosinase) 存在下形成DOPA(Dihydroxyphenyalanine),再經一連串的氧化反應由多DOPA轉化成多巴醌(Dopaquinone),最後再被轉化為棕黑色或黃橘色的色素蛋白質,亦即麥拉寧色素 (Melanin)。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Melaniin








一般麥拉寧色素可分為二類:



1) Phomelanin:為一黃橘色色素,由cysteinyl DOPA,Glu-tathione DOPA和cysteinyl dopaquinone在Cysteint和Glu-tathione等物質存在下形成。


2) Eumelanin:為棕黑色色素,是由DQ(Dopaquinone)Leu-codopachrome,Dopachrome,DHICA(5,6-dihydrox-indole-2-carboxylic acid)及Melanochrome所形成之聚合物。


皮膚表皮各種的顏色,受到麥拉寧黑色素的量與成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皮膚的顏色是最能夠表現出不同人種的特性。其實麥拉寧黑色素(Melanines)分為兩種,Pheomelanin一般顏色為黃橘色,是一種較為明亮的黑色素 ,另一種是Eumelanin,一般顏色為棕黑色色素,是一種較為暗沉的黑色素。像是非洲人、亞洲人以及白種人,就是因為在Pheomelanin黑色素和Eumelanin黑色素之間比例的不同,所以造成外觀膚色明顯的不同。

根據資料瞭解,非洲人含有較多的Eumelanin黑色素,亞洲人含有兩種相似等量的黑色素,而白種人則含有較多的Pheomelanin黑色素。

Eumelanin黑色素的形成是受基因的控制;但曬黑則不是基因所控制而是因為紫外線所導致。

Pheomelanin黑色素的形成是受細胞中的榖胱甘肽(GSH)和半胱胺酸(Cysteine)的比例所調節。




黑色素的合成







另外當人暴露在紫外線下時,會增加黑色素體之酪胺酸脢之活化,而導致黑色素量增加,進而保護皮膚。目前化妝品中防曬產品主要是在抑制黑色素細胞分泌黑色素量及黑色素之形成。另外美白產品即將已形之黑色素淡化。




(圖) 皮膚變色的機制及斑點的形成

自從盤古開天後,陽光、空氣、水,就是繁衍生命的三大因素......
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利用陽光來晒乾衣物...
人體利用陽光來合成體內所需的維生素D...
但是陽光中的紫外線也給我們帶來無形的傷害...
因為曝曬在太陽光之下、會使我們的皮膚快速老化、會使我們的皮膚變黑形成斑點,甚至引起皮膚癌,其中斑點是令許多愛美的女性最痛恨的...

上帝給了我們一個秘密武器麥拉寧色素(Melanin),幫助人體來抵抗及防禦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透過一連串的體化內複雜的化學反應(下面會介紹這整個過程),麥拉寧色素由人體體內會自然產生出。

麥拉寧色素可以防護皮膚,避免紫外線的傷害,然而卻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在大量的麥拉寧色素出現在皮膚上時,皮膚就會變黑,部份區域因為大量聚集的關係,形成特別礙眼的斑點,也因此美白皮膚、消除斑點就是一個全民大作戰的功課。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消滅敵人,則需更了解敵人,這就是這次POST的重點。至於麥拉寧對皮膚的保護作用的機轉,則需要另外再POST跟大家介紹。

人體皮膚的顏色:主要是由血紅素,黑色素及胡蘿蔔素所形成,也大致上取決於的數目多寡及密度。
不同人種的黑色素細胞之數目相近,但白種人之表皮黑色素之酪胺酸脢活性低,黑色素小體數少且發育不全,在表皮細胞內則鬆散成群,包於膜內。
黑人的黑色素細胞,可以說是較為敏感,易受到刺激,但也容易受到抑制。

Melanin的生長:
表皮細胞中,自然存在著Tyrosine(酪氨酸),這是Melanin 的前身,當我們的肌膚受到紫外線照射後,就會自動引發一連串的反應,將Tyrosine變成Melanin,即所謂的黑色素。其中一個很關鍵的物質,就是Tyrosinase(酪氨酸酶)。
melanin_pathway
紫外線會把Tyrosinase活化,Tyrosinase被活化之後,就會將Tyrosine先轉變成DOPA(多巴),然後再次由Tyrosinase將DOPA轉變成Dopaquinone(多巴醌)。此時若再加上Glutathione (麩胱甘呔),就可以將Dopaquinone進一步變成Pheomelanin(紅棕色色素or 黃橘色色素)和Eumelanin(棕黑色色素or 真黑色色素),Pheomelanin可使皮膚變紅棕色色素or 黃橘色色素,Eumelanin則是使皮膚變棕黑色色素。

除了遺傳以外,黑色素生成也可分為內源性(Endogenous)和外源性(Exogenous):

內源性(Endogenous)因素:
荷爾蒙 (Hormonal)
懷孕 (Pregnancy)
藥物攝取 (Medicine intake)
感光性食物攝取 (Food - e.g. Photo-sensitive)
紫外線輻射主體性過敏 (Subjective sensitization to UV radiation)
過敏 (Allergies)
疤痕 (Scars)
衰老/歲月老化 (Senescence/ Chrono-ageing)
個人性傾向 (Individual predisposition)

外源性(Exogenous)因素:
紫外線輻射(UV radiation)
光老化(Photo-ageing)
藥物(Drugs)
化妝品(Cosmetics)
香水(Perfumes)
創傷(Traumas)

認識美白機制
現今的美白原料,大致上可以分為:
1.抑制Tyrosinase活性。
2.殺死黑色素細胞。
3.抑制黑色素輸送。
4.避免黑色素聚集。
5.增加表皮更新速度
6.使用防曬機制,避免紫外線照射皮膚。

Tyrosinase是Melanin黑色素產生的最大原因,理論上只要讓酪氨酸酶Tyrosinase繼續沉睡,就可以阻止下面一連串的反應發生,皮膚也就比較不容易變黑即產生斑點。

最後提醒,美白並非漂白,不要老是拿電視明星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美白是讓我們恢復自己原本的膚色。
(圖二) 是開放一般化妝品使用添加的美白成份
(圖三)自2010年10月19日起已開放, 改為一般化粧品
(圖四)美白作用機制示意圖

從(圖四)上的 A B C D E F 四個點來簡略說明

一般來說陽光中的紫外線是引起黑色素大量生成的原因之一,因此防曬(A)就是第一道必須要去做的工作。

防曬不做,怎麼狂用美白產品都是枉然,並且要降低光照的機會及時間,否則做了一個冬天的美白,可能在一個下午就完全破功了。

再來是讓黑色素工廠( B )停止製造黑色素 ,目前衛生署所公告的美白藥物幾乎全部都是作用在此,透過這樣的機制可以降低黑色素的生成。

接下來就是去除已形成的黑色素斑點( C ),人體有快速生成黑色素的機制,但卻沒有辦法自行分解它,只能靠角質代謝慢慢的去除,然而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幾乎不為所動,因此使用去角質成分來加速去除角質的方式就是能快速去除斑點的方法(※指在皮膚外用塗抹方式),常見的有化學性腐蝕法,及物理性剝除法。

在傳統的美白商品大多數就是利用這三種機制理論( A-防曬, B-停止製造黑色素, C-去除已形成的黑色素斑點)來達到美白皮膚的效果,事實證明,這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如果將美白成份分級,分成基礎白、淨膚白、趨斑白、醫級白。

基本上我覺得分錯方向,我個人覺得『基礎白』應該是『防曬』,因為阻斷了通知工廠生產黑色素就不會持續讓皮膚變黑。

而常見的美白成份通通是『淨膚白』,這些成份的作用方是大多是干擾細胞內黑色素的形成,隨著黑色素的減產是可以提高皮膚的明亮度,因此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發現皮膚變白了,但這些藥物對那些已存在的黑色素斑點卻毫無作用,因此會發現皮膚雖然變白,但斑點卻一點都沒動搖。

至於『趨斑白』就是常見的角質剝離劑了,透過這類成份的作用,很明顯的就能去除已存在的斑點,但缺點是因為作用快速及違反皮膚生理,因此部份使用者會有副作用產生,例如:脫皮、紅、熱及癢等輕微到嚴重發炎的症狀。

而『醫級白』就是指對苯二酚、A酸與類固醇,所搭配起來的三合一美白藥膏,或者是單獨使用對苯二酚或A酸。(※這只限定醫藥師才能使用)雜誌中在『趨斑白』中寫道對苯二酚(20 ppm以下)也是錯誤,這個部份是指,在添加熊果素時當中的對苯二酚不純物含量只允許接受的範圍是在20 ppm以內,一但超出還是要開罰。

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目前已經有其它的理論被運用的化粧品商品當中了,首先介紹的是( D ),透過實驗證實Niacinamide可以抑制黑色素往外輸送,讓製造好的黑色素不會往角質細胞移動,因此就不會有斑點形成了。

大家都知道酪胺酸酵素是製造黑色素最重要的成份,因此科學家就思考,如果能讓原料缺貨,那麼就應該可以控制生產黑色素的公司無法生產,因此就把腦筋動到( E ) a-MSH(黑色素細胞刺激素),利用抗原與抗體的特殊專一性,製造出山寨版假的a-MSH(抗原)去搶著與抗體做結合,進而降低黑色素細胞活化酪胺酸酵素。(當肌膚受到外界刺激或是紫外線照射時,位於基底層細胞內的α-MSH 便會與黑色素細胞上的MC1-R 接受器結合,直接刺激黑色素細胞,活化酪胺酸酵素,開始分泌黑色素。)
(圖五)Alpha-MSH的美白機制

( F ) MITF (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小眼球伴生轉錄因子)是內源性皮膚膚色的主要機制,抑制MITF的表現是已發現的機制,生物實驗證實,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黑色素的製造活動完全停止,因此理論上可以讓人類天生的膚色產生變化。

※目前(D-抑制黑色素往外輸送, E-控制生產黑色素的公司無法生產, F-抑制MITF的表現是已發現的機制) 這三種美白方式的理論,市場上已經有這樣的化粧品添加成份在推廣中。

上面已經談過美白藥物在皮膚的作用機制,接下來就來談談美白觀念,我想應該有很多的消費者都會認為美白商品是個騙人的商品,關於這樣的觀念期時可以分成幾個方面來說。

首先是生產廠商.,從化粧品的安全性、安定性及有效性來看,為了兼顧這三種要求,真的是會累死研發人員,化粧品的商品很特殊,除了要兼顧安全、安定及有效之外,還要兼顧外觀、觸感、塗抹感、貼附性及香氣,在這麼多的要求之下,如何兼顧消費者最在意的有效?似乎除了專業知識外,經驗的累積是不可少的。

從以上圖表中,衛生署所公告的有效美白藥物裡,有那麼多種,雖然都是在細胞內的機制作用,但那些藥物的配伍方式卻有著不同的要求。

我們可以看見市面上有很多商品一口氣添加了三種以上的美白成份,從商品的行銷面來看,多功能的訴求確實是個很好的賣點,也一直受到廣大的消費群喜愛,但從藥品配製技術來看,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如何讓這麼複雜的配方都能達到安定的效果,就已經是很困難的事了,更何況還要談有效?也因此這些技術就是商業機密,一般的研發技術人員除非是非常用功,勤找文獻、多做實驗,否則還真的是沒花錢是學不到的。

這裡要說的是其實有一部份的原因就是出在製造廠商自己的技術質量不足的問題,當然現實的社會中有不少的商品還依然游走在僥倖的心裡,使用違規禁藥對苯二酚(Hydroquinone)來作為美白成份,只是有些藥廠所生產的對苯二酚藥膏毫無美白效果,這同時也是個不爭的事實,這就表示,就算是給了仙丹,不會配製的話?依然只是在浪費彈藥。

因此身為一個化粧品研發或廠商,如果在沒有學證據下,就把人家成功的商品都歸類為違禁商品,其實只是在安慰自己而已。

如果要生產具有效果的商品就一定要打破一個迷思『有效成份添加的種類越多越好』,無法調製出適合藥物的基劑,就算是添加了10倍的用量,效果還是非常有限,甚至無效,而且過多的添加量只會增加配方的不安定性及不安全性。

美白的作用機制是個很重要的資訊,如果將商業行銷訴求排除在外,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其實美白藥物的作用原理都是差不多,實在沒必要什麼成份都添加,專心面對處理主要的成份才是重點,針對美白的作用機制直接下手。


這裡再跟大家從消費者端來聊美白,美白商品一直以來都是市場上必須要有的主力商品,在亞洲人的觀念裡,『白皮膚』才代表健康、富貴及美麗,而『黑皮膚』則代表勞動者及皮膚狀態不佳。當然這絕對不是一個正確的觀念!





美白知多d (2)

上一篇已和大家探討過皮膚之膚色丶皮膚變色機制丶斑點的形成及美白機制..... 接下來再和大家討論抗黑色素成分的作用原理.....  


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皮膚黑色素形成的途徑從最基本的紫外線(UV)照射形成自由基開始,當皮膚中的自由基含量大增以後,會刺激皮膚朝兩條途徑來增生黑色素(請記住,其實這是皮膚自我防衛的一種機制),第一就是形成MSH,所謂的『黑色素細胞刺激素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另外一種就是形成ET-1,所謂的『內皮素-1(Endothelin-1)』。『黑色素細胞刺激素』會刺激黑色素細胞分化增生,再經過酪胺酸酵素的作用而製造大量的黑色素並釋放出來,讓皮膚變黑來保護深層的肌膚細胞。內皮素-1也可以刺激黑色素細胞的分化與增生,另外內皮素-1對酪胺酸酵素也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因此也就可以讓皮膚裡頭黑色素的量大大地增加,造成皮膚及斑點的黑色素堆積更多而變黑。因此想要讓肌膚美白,就必須減少紫外線自由基的形成或者阻斷掉MSH及ET-1這兩條黑色素形成途徑,才能完全阻止皮膚黑色素含量的提升,也才能讓肌膚變得更加白晰亮麗。

過去在肌膚保養品中常常用來作為美白訴求的成分包括左旋維生素C、熊果素、麴酸(Kojic acid)、傳明酸,柔花酸等等,主要的作用就在抑制黑色素細胞中酪胺酸酵素的作用,以減少黑色素的形成。從1990年代,有一些科學家將研究著眼在ET-1的抑制,當皮膚裡頭的ET-1含量減少,黑色素細胞就不會大量增生,也就可以減少黑色素的生成。另外,這兩三年來,抗氧化概念的拓展,就是希望從源頭將紫外線照射後形成的自由基給清除掉,那麼皮膚裡頭的MSH及ET-1就不容易出現,當然黑色素生成的機會也就不多。所以在現代生物醫學概念中,想要遠離黑色素的生成,達到肌膚美白的目的,可以使用的武器已經不像以往僅止於『酪胺酸酵素抑制劑』,真正想要有效美白,可能還需要加入所謂的『 ET-1抑制成分 』以及強力的『抗氧化成分』。

每年度的夏季,一些國際品牌推出各款各類不同的美白產品,我最感到好奇的是裡頭到底含有怎樣的美白成分?

好像Dior有一款產品在報導中僅僅指出使用『高檔松露』,聲稱有抗氧化功能,但是這樣的訴求能否達到美白抗黑色素的效能,個人是蠻懷疑的。

各大廠都在強調美白複方成分,這跟過去我一直跟大家說明『美白一定要多種成分協同作用』的概念相同。

Givenchy - Dr. White推出的是維生素C、檸檬酸、乙醇酸丶加上一些植物配方,事實上就是維生素C加上一些果酸成分。

Elizabeth Arden的『天使白』系列美白膠囊是以印度醋栗加上維生素C醣苷為主要成分,印度醋栗(Phyllanthus acidus)含有維生素C及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至於Shiseido主打所謂時4甲氧基水楊酸鉀鹽(4MSK)加上傳明酸,4甲氧基水楊酸鉀鹽在2005年被台灣衛生署核可為美白成分之一,但是個人查閱了國際醫學期刊卻沒有發現有相關的實證醫學論文來支撐這個成分的美白效果,因此個人對於這個成分的抗黑色素機轉及效果還是抱持著懷疑。當然水楊酸衍生物都有去除表皮角質的作用,這個4甲氧基水楊酸鉀鹽應該也不例外,而如同果酸一樣,當角質層被剝離以後就會讓皮膚黑色素的密度減少,有間接美白的作用效果。傳明酸的抗黑色素效果性其實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裹柔花酸、甘醇酸及錨定型C酸(不知道甚麼叫做錨定型C酸,還是要從成分表列中來看了),效果上可能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至於KIEHL’S主打的柔花酸加維生素C醣苷,是強調其柔花酸是由來自南美洲秘魯及智利的『刺雲實』所萃取出來。


Estee Lauder及Chanel今年則推出比較具有前瞻性的薑黃萃取 (Tutmeric Extract),薑黃萃取是近年來天然化妝保養品成分的熱門研究題材之一,許多研究指出薑黃具有消炎抗氧化及增進皮膚損傷修復的作用性,但是在美白抗黑色素的研究上則是剛剛起步,一如報導上所說的,可能是『打擊未來斑點』的新思維(個人認為在美白效果上薑黃萃取具有未來性,但是目前的證據顯然還是不足的)。


日系品牌Kose - Cosme Decorte再度將麴酸引進美白產品中,麴酸的抗黑色素效果算是眾多美白成分中比較好的一個,但是在過去致癌性的陰影下,麴酸的再度被引用還是需要經過市場的考驗。另外單一麴酸的美白作用性可能還是不太足夠,這是需要另外列入思考的部份。


Clarins選用甘醇酸加上精胺酸來搭配所謂的『羅旺子果酸』(這個成分可能要看產品中的成分表才能知道到底是甚麼成分),事實上就是利用果酸的抗氧化及去角質特性來淡化黑色素。


SK II的則採用水楊酸、植酸及他們的主軸成分pitera來抗黑淨白,水楊酸的作用還是在於角質的軟化及剝離,植酸的效果性還有待研究驗證,pitera說穿了就是酵母萃取,在抗黑色素的角色扮演上作用並不大。

Biotherm則以植物複酸概念包裹柔花酸、甘醇酸及錨定型C酸(不知道甚麼叫做錨定型C酸,還是要從成分表列中來看了),效果上可能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先前跟大家介紹了各大品牌所推出的美白產品及其主要成分。基於女仕門對於美白的熱烈追求,我相信有多朋友希望可以詳盡地說明一下美白成分的原理及其作用機制。

話說荷蘭學者Dr Johann W. Wiechers曾經提出其對皮膚美白效果的定義指出:『皮膚美白的效果必須是藉著影響皮膚生理的作用,在過程中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改變皮膚顏色,讓皮膚膚色朝著淡化的方向前進』。
在Dr Johann的研究中,他將減少皮膚黑色素形成的途徑分為五類:

1) 阻斷皮膚黑色素形成過程中所需要的酵素:這是最為大眾所熟知的抗黑色素機轉,最著名的就是酪胺酸酵素抑制劑(tyrosinase inhibitor),包括左旋C、對苯二酚、熊果素、麴酸、柔花酸等等。
2) 阻斷生長因子的作用:目前許多研究指出,皮膚的黑色素細胞增生跟多種生長因子或者細胞機素有很強的相關性,例如鹼性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b or FGF-2)、幹細胞生長因子(SGF)、內皮素-1(ET-1)等。這是目前許多學者一直在進行的研究領域,因為這些生長因子會促進黑色素細胞的增生,而黑色素細胞過度增生可能會變性形成惡性黑色素細胞瘤。其中尤其針對阻斷內皮素-1的成分。
3) 防止黑色素細胞的樹突化(Prevent dendricity):黑色素細胞是一種不規則狀的細胞,本身會形成許多的突起,稱為樹突狀突起。根據一些研究,當黑色素細胞要釋放出黑色素的時候,這種樹突狀突起會變得更加明顯,其中的黑色素就會沿著這個樹突狀突起被釋放出來。因此有些學者認為如果將黑色素細胞的樹突狀突起給抑制掉,黑色素的釋放就會被影響。
4) 影響黑色素小體的傳輸:有些成分可以影響黑色素小體從黑色素細胞的樹突狀突起釋放到皮膚的角質細胞這個過程,例如菸鹼醯胺(Niacinamide)這個成分的美白作用就是就著這樣一個機制來達成。
5) 經由轉譯因子來減少黑色素生成:這是一個比較新的研究方向,目前一些學者發現酪胺酸酵素的形成跟人體某些基因的調控有關,當人體組織接收到形成酪胺酸酵素的指令後,就會將訊息傳遞到細胞中,經過傳訊者RNA及蛋白質的表現,傳達到皮膚上面的接受體(PPARs),開始增加酪酸酸酵素的量,進而就會增加黑色素的形成。當某個成分可以跟皮膚上頭的接受體(PPARs)結合,就可以阻斷酪胺酸酵素的形成,於是黑色素的生成就會受阻。
以上是就黑色素生成的機轉來說明如何減少黑色素的形成。

然而,一般廠商或者消費大眾比較熟知的是就美白成分的作用方式來做區分。因此,Dr Johann也針對這樣的概念提出美白成分的作用機制分類。
1.      抑制新的黑色素生成。
2.      降低從黑色素細胞釋放到鄰近角質細胞之黑色素小體的量。
3.      促進表皮層黑色素的移除。
4.      選擇性毒殺黑色素細胞。
下面會將抗黑色素美白成分一一跟大家做簡單的說明。


這張圖片是比較對苯二酚(Hydroquinone)、麴酸(Kojic acid)、熊果素(Arbutin)及Octadecenedioic acid在幾種濃度下對酪胺酸酵素(tyrosinase)的作用效果。結果可以看出來,同樣的濃度下(看顏色標示),對苯二酚(Hydroquinone)的作用效果是四種成分中最好的,而Octadecenedioic acid對酪胺酸酵素的作用效果其實並不是很好,這是因為Octadecenedioic acid的抗黑色素效果本來就不是作用在酪胺酸酵素上。

針對第一類型的抗黑色素成分多半是過去跟大家介紹過的,這一類型成分很多具有抗氧化作用,這些抗氧化劑可以直接減少紫外線照射在皮膚所形成的自由基含量,因此也就不容易進一步刺激黑色素細胞的增生,例如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C60富勒烯(Fullerence C60)、穀苷胺肽(Glutathione)、白荻蘆醇(Resveratrol) 、阿魏酸(Ferulic Acid)等等。其次是目前最常使用在肌膚保養美白產品中的像是抑制酪胺酸酵素的左旋維生素C、熊果素(arbutin)(尤其是目前還沒有正式公開推出的D- 熊果素)、傳明酸及屬於藥類的對苯二酚(Hydroquinone)等。螯合酪胺酸酵素中銅離子的麴酸(Kojic acid)、鞣花酸(Ellagic acid)。另外一些植物萃取像是甘草(Licorice root)、桑椹(Mulberry Extract)等,主要的作用也都是在抑制酪胺酸酵素的作用。第一種類型中過去比較不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關於生長因子或者細胞激素可能造成黑色素增生的問題,例如FGF-2、ET-1、SCF、TGF-β等,所以在選擇含生長因子產品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裡頭所含的生長因子種類。另外可以抑制內皮素-1(ET-1)作用的洋甘菊萃取、藥蜀葵萃取等也都是新一代值得推薦的美白成分。

這一類型中還有一些成分如同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是作用在皮膚PPAR接受體,經由阻斷這些接受體來阻止酪胺酸酵素的活性,減少黑色素的生成,這一類成分就像是杜鵑花酸及Octadecenedioic acid。目前全世界對於PPAR這類接受體的研究相當的熱門,關於這部分我會以另一篇文章來做這方面比較的深入的介紹。


這張圖片顯示PPAR有三種不同的型態(α, δ/β and γ),這個接受體對皮膚的作用影響包括了(1)黑色素形成(melanogenesis)(2)表皮分化(epidermal differentiation)(3)泛紅的減低(erythema reduced)(4)脂肪組織的代謝(fat metabolism)(5)皮脂生成(sebogenesis)。

第二類型是一般消費者比較不熟悉的成分,所謂『降低從黑色素細胞釋放到鄰近角質細胞之黑色素小體的量』意思就是說,當黑色素細胞接收到訊息開始製造許多的黑色素小體(melanosome),這些黑色素小體會被釋放到皮膚表皮層的角質細胞中來發揮肌膚的防衛作用。有些成分可以阻斷這些黑色素小體的釋放量,例如維生素B3(Niacinamide)就是其中之一。


這張圖表顯示雙重意義,第一是黑色素細胞在釋放初黑色素小體(melanosome)的時候必須先將其樹狀突起延伸出去,也就是之前所說的『樹突突出化』。第二是黑色素小體的釋放需要沿著一定的途徑進行,此可以使用一些成分來阻止其在樹狀突遠端的釋放。

第三種美白成分用來促進角質層黑色素移除,這類成分就是大家都很清楚的去角質成分,或者稱為角質溶解劑,例如果酸、A酸、水楊酸等。角質溶解劑可以將皮膚的角質層逐漸地從表皮層剝離掉,加速皮膚角質代謝,因此也可以讓表皮層中的黑色素跟隨著清除而讓肌膚變得比較明亮白晰。目前有些品牌推出的4MSK(四甲基水楊酸鹽類)應該也是利用這樣一個機轉來達到美白的作用。當然在使用這些去角質成分之前,仔細評估自身的皮膚狀況是很重要的,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去角質,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安全地去角質,過度去角質可能伴隨著的就是肌膚敏感性的增加。


這張圖表顯示皮膚基底層的黑色素細胞會將其樹狀突起伸展到角質細胞中而釋放出黑色素小體,因此表皮層就會因為這些黑色素小體的存在而轉為黑的膚色。使用角質溶解劑(例如乳酸或其他果酸)可以剝離表層角質而讓黑色素小體的含量減少而達到美白的效果。
第四類型的抗黑色素成分是直接對於黑色素細胞產生毒殺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分就是對苯二酚。對苯二酚不僅僅會抑制酪胺酸酵素的作用,它對於皮膚的黑色素細胞也有毒害性,因此會造成黑色素細胞的死亡,當使用過量的話就會形成皮膚永久性的色素低下問題(黑色素細胞減少)。

簡單總結這一篇文章,2008年乃至明年夏天大家在尋找美白產品的時候,除了之前所列出來所謂大廠的使用成分之外,以下是我個人稍作篩選後認為比較值得大家深入認識及選擇的抗黑色素美白成分。

1) C60 富勒烯:這個成分我已經在部落格中寫了系列文章來介紹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地去看看喔。
2) D-熊果素:目前全球還沒有正式推出,個人會在短期間內跟大家作更深入的介紹。
3) 白荻蘆醇:強力抗氧化能力是白荻蘆醇能夠擁有良好抗黑色素效果的主要原因,許多的研究論文都已經證實其抗黑色素的效果,可以做為大家另一個選擇的標的。
4) 阿魏酸:也是一個強力的抗氧化成分,在經過杜克大學的皮膚科大師 Dr. Pinnell 的研究證實後,這個成分應該也是值得大家期待的。
5) 洋甘菊萃取及藥蜀葵萃取這兩個內皮素-1的抑制劑可能是未來另外一個深具發展潛力的美白成分,洋甘菊萃取在肌膚保養品中的使用率很高,主要是取決於它的抗炎鎮靜舒緩作用,但是新的抗黑色素研究指出其美白的效果性後,變得更加令人期待。而藥蜀葵萃取是一個比較新的抗ET-1作用劑,相關研究論文也已經證實其效果。
6) Octadecenedioic acid:這個PPAR接受體的作用劑中文名稱如何翻譯不是很清楚,不過許多相關研究指出PPAR對於人體的體內健康及皮膚作用相當具有重要性,研究論文也越來越多,Octadecenedioic acid對於肌膚更是深具全面性的影響,值得未來專文介紹。
7) 維生素B3(Niacinamide)是個比較新的維生素類抗黑色素作用成分,其效力是阻斷黑色素移轉路徑或抑制黑色素移轉大,是一個作為美白偕同作用劑。另外,針對抗老化方面,也值得進一步介紹。

當然,針對抗黑色素成分的研究發展,還有很多的原料成分值得介紹,但是有一部份是因為在臨床上的使用還不很成熟,另外就是個人自身覺得還需要進一步確認效果性,因此暫不在此列出說明,如果有遺漏之珠,還請大家原囿。

美白知多d (3)

上兩篇已和大家探討過皮膚之膚色丶皮膚變色機制丶斑點的形成及美白機制丶抗黑色素成分的作用原理。這裡再跟大家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談美白,以及怎樣利用Vitamin B3阻斷黑色素移轉路徑或抑制黑色素移轉。

美白商品一直以來都是市場上必須要有的主力商品,在亞洲人的觀念裡,有所謂一白遮三醜,『白皮膚』才代表健康、富貴及美麗,而『黑皮膚』則代表勞動者及皮膚狀態不佳。當然這絕對不是一個正確的觀念!


大家都知道影響皮膚膚色有三個成份分別是:黑色素、血紅素及胡蘿蔔素,而其中黑色素是影響膚色最主要的因素,長期以來很多人都會認為皮膚黑的人一定是黑色素細胞比較多,皮膚膚色才會比較深,其實這是個天大的誤解,事實上無論那個區域的民族人種,在黑色素細胞的數量上幾乎是相同的,重要的影響關鍵是製造黑色素顆粒的能力及黑色素顆粒往表皮移動的數量,此外白種人的黑色素顆粒體是包圍在膜內而形成結塊狀的黑色素顆粒複合體,而其它膚色之人種的黑色素顆粒體由於分佈較零散,因此看起來顏色比較深。


一般來說使用美白產品可以分成兩個目的:
1) 提高皮膚明亮度,使皮膚較白皙。
2) 消除皮膚上色素沉澱的斑點。

我想這篇既然是比較針對消費者,那麼我的內容較簡潔一點,直接說,少一點理論。
1) 有太陽就會使皮膚曬黑,皮膚內啟動黑色素製造的速度比你想的還快,所以防曬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儘可能的避光,降低日照時間,避免在紫外線強的時間外出或暴露過久。
2) 天底下沒有一種商品或成份是用過之後,就一勞永逸,永不復黑,只要你皮膚內有黑色素細胞,它就會一直不停的工作,製造黑色素,如果要美白皮膚,它就是一條不歸路,只能一直保持前進,不能停。
3) 殺死黑色素細胞是不可行的意圖,因為人體內有很多地方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需要黑色素,而且黑色素是要用來保護人體免於受到陽光中的紫外線傷害。
4) 美白商品的使用必須要有耐心,三天白、七天白的商品,是有這種東西,但我跟你保證它絕對不是好東西,它們大多數是化學性侵蝕物質,狠狠的把你的皮膚剝掉一層,或者是使用毒殺黑色素細胞的方法,這樣的副作用絕對會比美白的效果還多。
5) 藥物在皮膚上的吸收,比你期待的有點不同,大多數的實驗都是30~60日的結果,這與皮膚表皮更新生理時間有關,使用美白產品效果很重要,但安全是更重要的。
6) 目前市售的美白藥物(經衛生署公告的美白成份),其實作用都差不多,不用換來換去的。
7) 使用含有化學性去角質成份時(如:果酸、複合式果酸、胜肽酸、酵素去角質...等),有些人在使用的部位會有刺激現象(如:刺、癢、紅...等),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用過度恐慌。我常常在美容討論區看到這樣的問題,使用者根本不清楚到底買到了什麼東西?使用過後自己嚇自己,又加上一堆烏鴉達人,火上加油唯恐天下不亂,此外也不知道是使用者去看醫生時,話講一半,沒清楚告知是使用了含有去角質成份的商品?還是醫生根本心不在焉?直接就說是產品有問題,不能用(這些是從網路論壇內看到的資訊)。
8) 喝醬油跟皮膚黑沒有關係,聽大家說,不如聽醫師專家說。
9) 使用美白產品並不能把黑人變白人,提高皮膚明亮度及淡化黑色素斑點是可預期的效果,天生的膚色不容易改變。

認識美白

亞洲女性對於美白的追求自古以來都是一樣的。白皙的皮膚配上漆黑眼珠、烏溜長髮及櫻桃紅嘴,就是標準東方美女。相較於西方女人擔憂的皺紋老化問題,東方女性反而視黑斑及皮膚黯沉為較具威脅性的敵人。 美白話題永遠是熱門焦點,這點從各種美白保養品的熱賣以及各種美白治療的應運而生可以看出。到底什麼是美白?如何美白?哪些保養品成分可以美白?又有哪些藥物或治療方式可以美白?讓我逐一解答這些問題吧!

要談美白之前,首先不能不知道皮膚的顏色質地取決於哪些因素? 當然,皮膚中的所有成分都是皮膚呈色的原因之一,但是大家彼此之間的個別差異,主要取決於以下幾點-首先要認識黑色素。黑色素是由位於皮膚表皮基底層的黑色素細胞所製造的,再傳導到周圍的表皮細胞。皮膚為什麼會黑會白,主要決定於黑色素的多寡,黑色素生成的多少以及它分布於表皮的型態決定了人種膚色。黑人與白人的黑色素細胞數目並無不同,不同的是黑色素的數量、大小、形狀及分佈表現。我們的膚色一部份來自於遺傳,另一部份則來自於後天因素的影響,如紫外線照射、內分泌及荷爾蒙影響。先天性的膚色較黑是比較難去改善的,但後天因素所造成的,尤其是曬出來的黑,則是可以預防及改善。所以,想要美白的前提是必須要先防曬。

其次,血管中血色素也會影響膚色。血液循環好、身體狀況好,血管中的含氧量較高皮膚自然透紅發亮;血液循環差、身體狀況不好,血液中二氧化碳較高、含氧量不足,皮膚自然暗沉。 接著談到角質層的厚薄及排列是否整齊對膚色的影響。粗慥過厚的角質層,會造成皮膚蠟黃無光澤!

最後是皺紋。 皺紋會造成光線陰影,而使皮膚看起來暗沈。

理論上任何使用後會讓皮膚看起來較白的保養品,都可以稱作美白。包括:防曬用品可防止黑色素增加,清潔用品可以洗去污垢及多餘角質改善皮膚黯沉,保濕產品可以讓皮膚較水嫩柔白。但嚴格定義的美白產品,應該是能夠主動減少黑色素的製造或加速排除,或是使色素還原,達到美白效果。目前的保養品中較常見的美白成份,包括了左旋維他命C、維他命C衍生物、麴酸、熊果素、維生素A、果酸及一些植物萃取物。屬於藥品級的美白藥物成份則包括對苯二酚、杜鵑花酸、及A酸等,都是要經醫師處方使用。至於目前熱門的美白導入治療,則是利用電流離子導入或超音波導入左旋維他命C、維他命C衍生物或其他美白成份。果酸換膚由於藉助去角質促進皮膚更新,加速黑色素排除,也可達到美白效果。雷射治療則因可以破壞黑色素而達到去斑美白的目的。

一般人可能對於自己該用什麼方法來美白並不清楚,由於每個人的皮膚問題不同,有人可能確實是膚色較黑,有人可能是因角質粗厚而看起來黑。也有人有黑斑的問題,包括雀斑、肝斑、曬斑、老人斑等等。找醫師先幫你診斷皮膚上的問題,再對症接受最適合你的美白治療或保養,才能達到最好的美白效果。






要美白先認識美白機制

現今的美白原料,大致上可以分為:
1.抑制Tyrosinase活性。
2.殺死黑色素細胞。
3.抑制黑色素輸送。
4.避免黑色素聚集。
5.增加表皮更新速度
6.使用防曬機制,避免紫外線照射皮膚。

對目前美容的科技要達到美白有四種方式,而這四種方式也是目前市售產品訴求美白的主要機制
一) 黑色素細胞破壞
二) 酪胺酸脢不活化
三) 螯合劑
四) 黑色素還原

針對以上這四大美容機制,下列各舉一個成分之說明:

一) 黑色素細胞破壞 - 對苯二酚 (Hydroquinone)
對苯二酚因可干擾黑色素形成之機轉,而達到美白之效果,醫療上為去色素劑,因局部使用時具刺激性,不當使用會導致皮膚炎、紅斑、灼傷、白斑症等副作用,故行政院衛生署於1987年時公告將之列為藥品管理,化粧品不得添加,並應經醫師之指示或處方方得使用。凡含量在2%以下為指示藥,須由醫師或藥師指示使用,2%~6%為醫師處方藥,有該成分之製品,均要以藥品管理,不得以化妝品或傳銷方式販售。
對苯二酚價格便宜,效果又佳,但使用初期美白、除斑的效果很好,使用者可能會覺得皮膚變白了、斑也淡了,但是它會對皮膚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例如產生其他的斑點,或腐蝕皮膚。
對苯二酚本身因為同時可以抑制黑色素形成,和破壞黑色素細胞,算是臨床上最強效的美白藥物了。它的效果強,對皮膚也較刺激,因此國內將之歸為藥物,化妝品禁用這種成分,須由醫師處方才能使用。而且對苯二酚有光敏感性,白天使用時一定得配合防曬使用。

二) 酪胺酸脢不活化 - 熊果素 (Arbutin)
熊果素由越橘科植物熊果葉抽取而得,一些水果中也可以發現熊果素的蹤跡,例如西洋梨、小山梨。而植物中有名的「虎耳草」也因為可以提煉出熊果素,所以也成為草本或是漢方保養品的熱門成分之一。
熊果素的結構與對苯二酚相似,經皮膚吸收後,會被水解成對苯二酚跟一分子的葡萄糖,因此,它的使用機轉與對苯二酚雷同,都是透過抑制酪胺酸酶的活性,淡化已形成的黑色素。但是因為熊果素的結構中,有比對苯二酚多帶了葡萄糖分子,所以刺激性較低,而得以在保養品中出現,不像對苯二酚因為注意事項較多需要在醫師監測下使用。其防曬能力高,淡斑效果強,不過長期使用高濃度的熊果素,可能會使皮膚免疫力下降。使用限制量是7%。
前幾年,熊果素剛開始在化妝品中出現時,由於有類似對苯二酚的療效,又不需要在醫師的指導和監測下使用,療效較市售維他命C(濃度百分之二和三以下)快,而成為美容界紅透半邊天的新寵。但是因為它在皮膚還是必須還原成對苯二酚才能作用,因而引起部份人士的懷疑,認為沒有在監測下使用還是有機會發生類似對苯二酚的副作用。
不過,話雖如此,目前衛生署還是將熊果素公告為核可的美白成分之一,並且規範熊果素在保養品中的濃度必須在7%以下,大體來說,這樣的濃度是相當安全的。許多美白的保養品中都已經添加。

三) 螯合劑 - 麴酸 (Kojic Acid)
麴酸是從麴萃取出的成分,它的作用是能抑制麥拉寧色素(黑色素)的產生。由於黑色素在生成的過程中,麴酸抽取出來的麴菌,可以抓住銅離子,能有效地抑制黑色素生成。所以麴酸為最受歡迎的美白成份。但長期使用麴酸會造成細胞病變毒化,衛生署公告:美白麴酸含量-限量2%。之前日本厚生省曾經喂食老鼠發現致癌,引起化粧品界一陣恐慌,但是若僅使用於肌膚表層,不經肝臟代謝是無害的!所以消費者可以安心使用。

四) 黑色素還原 - 維他命C (Asorbic Acid)
維他命c可分為左旋跟右旋兩種,但只有左旋維他命c是人體唯一可以被利用吸收的形式,而科學家也研發出在酸性環境下,可穩定左旋c,使皮膚得到比原先多20-40倍的左旋c,這是飲食跟藥品無法達到的境界。除此之外左旋c可以保護皮膚,中和自由基離子,避免皮膚因曝曬陽光產生劇烈反映,是一種皮膚的絕佳抗氧化保護劑。局部塗抹左旋c,可保護皮膚減少日曬及自由基所造成的傷害,具有還原黑色素的優白效果。高濃度的左旋c,更可以促進體內膠原蛋白合成,支撐皮膚及血管彈性,預防皮膚鬆弛老化,形成皺紋。
左旋維他命C是抗壞血病因子,也是一種抗氧化劑。

維他命C在醫學美容上的功效
根據醫學調查發現有36%的亞洲婦女有黑斑雀斑的困擾,而造成黑斑的主要原因是黑色素沉澱的結果。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李士虹說明:「黑色素產生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先天性因遺傳、人種的不同而有膚色差別外,另外一種則是後天性因內在如賀爾蒙改變、懷孕, 壓力造成或是外在如紫外線的影響都是黑斑產生的主因。尤其紫外線中的UVA更是造成黑斑的主要元兇,紫外線中有95%為UVA,無論陰晴都在,所以如果在黑色素聚合的過程中受到外在因素刺激,基底層的黑色素會過度增生,黑斑就此產生。」維他命C除有還原黑色素的美白功能外,更是體內膠原蛋白合成時的必要物質:

一) 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
1.它是使膠原蛋白穩定的酵素的必需成份之一, 維他命C是製造膠原蛋白的必需物,膠原蛋白是構成真皮的最主要成份。
2.膠原蛋白的強度取決於彼此互相連絡的鍵,形成這個鍵所需的另一種酵素亦需要維他命C 。
3.它可以幫助傳導訊號,通知合成膠原蛋白的基因可以開始合成膠原蛋白。

二)有效對抗自由基,防止皮膚細胞受損老化,具緊膚除皺的作用
皮膚在受到外界環境侵害時,組織內會形成游離自由基到處破壞正常組織內的膠原蛋白、纖維母細胞、細胞膜、細胞核,因而老化,產生細紋、皺紋、甚而抑制細胞的免疫功能,引起細胞的異常分化,演變成皮膚癌。左旋維他命C的分子是所有維他命C最小的,所以滲透性極佳,可以深入皮膚深層,透過左旋維他命C的還原氧化作用中和游離自由基,而還原受損的肌膚。可縮小眼袋、改善皮膚鬆弛老化、皺紋等問題,讓肌膚更緊實有彈性。

三)抗氧化及防曬作用
當皮膚照到紫外線時,體表的維他命C有三份之二會受到破壞,主要原因可能是維他命C扮演了抗氧化劑的角色,中和了游離自由基,抵抗UVA及UVB所造成的傷害,防止皮膚細胞受損老化。部使用維他命C是一種很好的抗氧化保護劑,可以保護皮膚,同時減少日曬所造成的傷害。

四)拒絕黑色素入侵
酪氨酸(Tyrosine)是黑色素形成的基礎物質,當酪氨酸的活性增強,黑色素細胞生成即增多研究證實左旋維他命C(L-Ascorbic Acid)能抑制皮膚中酪氨酸素的生成,能有效防止黑色素沉澱,進而達到肌淨無瑕的效果。

五)還原美白
經由生化美白還原作用,將以形成的黑色素加速逆向還原至最初型態,中和及抑制黑色素生成,並預防日曬後老化、提高肌膚的自主防禦能力,讓肌膚水水嫩嫩、白皙亮麗。

左旋維他命C對皮膚之美容功效:
1) 增強細胞新陳代謝及再生功能,改善老化,維持肌膚之年輕健康狀態。
2) 促進血液循環及淋巴循環,改善皮膚之通透性及滲透力,加速肌膚對各種營養成份吸收利用的效率。
3) 加速真皮層之吸收能力,刺激膠原及彈力蛋白的增生,皮膚變得厚實而有彈性。
4) 防皺、除皺,改善眼袋、黑眼圈、色素沉澱、美白等。
美白化妝品的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市面上不難發現為了搶得商機,化妝品公司對美白製品的效果誇大宣傳。人體上的皮膚因先天或後天環境的影響而產生色斑,美白成分不是色斑的萬能藥,有些色斑是無法經由塗擦化妝品的美白成分來淡化的。製造者有必要自我釐清化妝品製品所能達到的美白功效。才不致於誤導消費者,多了解美白成分的作用機轉,在配方成分的取捨上也就能多一分掌握。

從對於黑色素機轉的認識,以及如何做好有效且安全的美白,雖然美白很重要,但也要有正確的美白觀念,才能擁有健康又白皙的肌膚,對美白要有正確的期待,不能抱著想要有立即見效的想法,而且在追求美白之餘還應有護膚的觀念,不是選擇能讓皮膚白的產品就好,想要皮膚白就要長期抗戰,把美白納入日常生活保養中,如果可以多吃些有益美白的食物或是茶飲,都會有助於改善黯沉的膚色,這樣美白才能更持久。

所以必須從日常生活作息和均衡飲食以及防曬等方面多加以注意,其中以徹底的防曬來對抗黑色素的活躍最為重要,因為防曬沒做好,什麼樣的美白方法都會降低美白的效果,因此!減少照射紫外線並且做好防曬以及曬後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針對以上這四大類抑制黑色素生成或還原黑色素美容機制的成分之說明以後,接下來想和大家探討一些阻斷黑色素移轉路徑或抑制黑色素移轉的資訊。


Vitamin B3與傳統美白成分的美白機制比較

目前市面上的美白產品作用方式多為抑制生成或還原黑色素,使用的方式包括維他命C及其衍生物、熊果素、對苯二酚、桑樹精華等成分,抑制酪胺酸酉每引發的黑色素生成反應;或利用果酸、水楊酸、A酸等成分,促進表皮層代謝、增進細胞活性,以加速排除表皮層中的黑色素。

傳統美白成分的美白機制原理,僅止於抑制黑色素生成及還原已生成黑色素,然而一旦黑色素成熟、累積到一定數量,仍會轉移至皮膚表面形成斑點,或造成皮膚變黑、膚色不均等現象。

除了傳統研究認為只要抑制或阻斷黑色素的生成就可達到美白功效之外,美國「肌膚色素」研究專家 - 辛辛那提大學皮膚醫學系Raymond Boissy博士,在探索黑色素與肌膚美白的關係時,首度發現利用「阻斷黑色素移轉路徑」可有效美白肌膚,並證實維他命B3(Niacinamide)可有效抑制黑色素移轉,此一新發現隨即在美國皮膚醫學年會(AAD)及首屆亞洲區光照生物學會(First Asian Conference on Photobiology)中發表。 

傳統美白成分的美白機制原理,僅止於抑制黑色素生成及還原已生成黑色素,然而一旦黑色素成熟、累積到一定數量,仍會轉移至皮膚表面形成斑點,或造成皮膚變黑、膚色不均等現象。Raymond Boissy博士經由實驗證實-藉由維他命B3有效抑制黑色素體轉移至角質細胞,影響黑色素的傳遞過程,進而減少角質細胞的黑色素數目,使膚色更白皙。 

教授的於今年3月在曼谷舉行的第5屆ASCS亞洲國際皮膚科醫學會議中,所提出的最新研究指出,每天使用維他命B3,能有效的減少色素過深的色斑 ,實驗證明抑制率達35-68%,有效的減少色素沉澱,並增加皮膚的白皙 。

維生素B3使用在肌膚保養產品上主要可以有下列三種型態,包括菸鹼醯胺(niacinamide)、菸鹼酸(nicotinic acid)以及菸鹼酸酯類(nicotinate esters,例如myristoyl nicotinate或者benzyl nicotinate)。菸鹼酸(nicotinic acid)對皮膚的刺激性比較大,因為它也會刺激血液循環,因此即使是小劑量的情況下也可能造成皮膚的泛紅,而這樣的泛紅反應可能伴隨著皮膚的刺痛發癢。另外,每個人可能忍受的劑量不一,因此在產品的調製上會比較困難。因此一般使用菸鹼酸(nicotinic acid)來調製產品的機會並不大。有一些菸鹼酸酯類(nicotinate esters)在低濃度下會在皮膚上或者皮膚內水解成菸鹼酸,進而造成皮膚泛紅的情形,因此在選擇使用菸鹼酸酯類(nicotinate esters)成分於產品中的時候最好是選擇長鏈型態的菸鹼酸酯類,例如myristoyl nicotinate,造成皮膚刺激的機會會低很多。所以最常使用在肌膚保養品裡頭的維生素B3就是菸鹼醯胺(niacinamide)了。

維生素B3對肌膚到底有甚麼功效性呢?大致上來說,維生素B3是形成人體細胞氧化還原反應中重要輔助因子NAD/NADP的前質。以前在談論抗氧化劑的時候我曾經跟大家介紹過一張圖表,裡頭就曾提到體內自由基形成時,首先是由維生素E來承接自由基的游離電子而將自由基的危害減除,這時候維生素E就會轉變成為氧化態的維生素E,接著Q10及維生素C就會接收維生素E的電子,讓維生素E回復原來的型態,但是Q10跟維生素C就形成所謂氧化態的分子形式,這時候穀苷胺肽(Glutathione)就會協助維生素C回復原狀,而自己再轉變為氧化型態的分子,讓穀苷胺肽回復原來型態的就是NAD/NADP的還原型態NADH/NADPH。因此,維生素B3在人體細胞的抗氧化作用上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分子成分。

關於維生素B3對肌膚的個別功效,以下是各個研究的結論:

1) 菸鹼醯胺可以抑制皮脂膜(sebum)的產生,尤其是影響三酸甘油酯以及脂肪酸類的形成,因此對於粉刺的形成以及毛孔的改善是有正面助益的。
2) 菸鹼醯胺可以增加表皮層障蔽中脂質的形成,尤其是神經醯胺(ceramides),另外對於皮膚障蔽層中的一些蛋白質結構(例如keratin等)也有增生的作用,因此有助於損傷皮膚的修復,而且經皮水分流失的狀況也會得到改善,讓肌膚的保水性大大提升。當然,這些變化也會增加皮膚對外在環境的防禦力,尤其是對於一些長期受到界面活性劑以及化學溶劑所困擾的慢性肌膚損傷,菸鹼醯胺可以提供預防及修復的功能,讓肌膚的發炎泛紅情況減少。
3) 菸鹼醯胺也可以抑制發炎性的細胞激素,因此更可以減少肌膚的發炎反應,而發炎反應是引起肌膚老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菸鹼醯胺就具有抗老化的作用了。另外,因為它能減少皮脂的生成,有能減少皮膚發炎,所以在抗痘方面上也是有相當效果的。
4) 菸鹼醯胺可以促進皮膚膠原蛋白的的生成,實驗上的確可見皮膚細紋的改善。
5) 菸鹼醯胺可以抑制黑色素小體(melanosome)從黑色素細胞到皮膚角質細胞的傳送,因此可以減少皮膚黑色素堆積的量,所以有美白肌膚的功效。
6) 菸鹼醯胺可以防止皮膚的變黃。人體皮膚可能會因為蛋白質的氧化反應而變黃,也就是所謂的蛋白質葡萄糖化(glycation),這是因為蛋白質與醣類間的氧化作用產生交連性蛋白,這種蛋白質的顏色為黃褐色,當這些交連蛋白積聚在皮膚細胞間質的時候就會形成黃色的皮膚。一些研究指出菸鹼醯胺可以防止這種蛋白質的葡萄糖化反應,所以可以防止皮膚的黃化。

根據研究,局部使用菸鹼醯胺可以減少皮膚細紋及大的皺紋,當使用8到12個星期之後,效果會更明顯。一般來說,使用2到5%濃度的菸鹼醯胺就可以達到不錯的作用效果,但是因為人體對菸鹼醯胺具有相當好的忍受度,所以即使使用更高的濃度,對皮膚來說還是相當安全。另外,到目前為止的相關研究也指出,長期使用這個成分對肌膚也不會有甚麼危害性。


在藥妝學的領域裡頭,有許多的成分並不是很有名氣,多數的人也不會很深入去探究與瞭解。尤其近十年來,藥妝領域的蓬勃發展,許多成分的研究結果也陸續被提出來,像維生素B3這樣好的肌膚保養成分其實還真不少,當然這需要有心人士花費時間精力去深入探究,其中藏寶無盡,靜待有緣人去深耕發掘了。



菸鹼醯胺的黑色素小體(melanosome)傳輸抑制作用。Dynein以及Kinesin是細胞傳輸系統中的傳輸蛋白,人體細胞中物質的傳送就是依靠這兩種傳輸蛋白的相互作用。菸鹼醯胺可以阻斷黑色素細胞裡頭黑色素小體的傳送。


組織細胞抗氧化劑的協同作用

其中RO.表示含有游離電子的自由基,要讓這個自由基變成穩定態的RO需要Tocopherol(維生素E)來接收RO.自由基的電子,這時候維生素E會變成含自由基形式的氧化態分子(Tocopheroxyl radical)。
這種氧化態的維生素E分子需要藉助其它的抗氧化劑來使自己還原成原來的維生素E,像是維生素C(Ascorbate)及Co Q10(Ubiquinol,它是還原態的Co Q10),這時候維生素C及Co Q10會轉變為氧化態的分子。
維生素C的氧化態分子在穀苷胺肽(Glutathione,GSH)的作用下會被還原成原來的維生素C,而穀苷胺肽就被轉換成氧化態的GSSG。
GSSG在NAD(P)H的作用下又會被還原成原來的穀苷胺肽(GSH)。
由以上的圖表可以得知,體內的抗自由基反應是需要各種類型的抗氧化劑來一起作用,而有些抗氧化劑是需要由外在補充,而且很容易從體內流失(像維生素C);有些抗氧化劑是由體內自動生成,但是會隨著歲月而減少(像GSH),所以適時適量的補充抗氧化劑是現代人所必要的。
對於肌膚保養來說,抗氧化也已經是經過實證醫學證實有效的方式與途徑,因此近年來許多的肌膚保養品中都會添加抗氧化劑。抗氧化劑的最大作用就是清除自由基,尤其是因為紫外線照射所產生的自由基肌膚傷害,更是需要是當且足夠的抗氧化劑來將它們清除掉,許多的抗氧化劑還有相當良好的『預防』作用,可以防患於未然喔!



美白知多d (4)


認識紫外線與美白的關係.....



擦了防曬乳液 就是陽光絕緣體嗎?
陽光對皮膚的傷害,包括急性的曬傷、抑制皮膚的免疫功能,及慢性的皺紋、脫屑、乾燥、微血管擴張、曬斑、老人斑及色素不均勻等日光性老化現象,和可能導致皮膚癌的發生。
為了預防皮膚受到陽光的傷害,國內外皮膚科醫學界都倡導防曬的必須性。防曬乳液可以防止皮膚被曬紅、曬傷,及防止日光性老化和皮膚癌的發生。因為擦了防曬乳液會給人一種安全感,而常使人過度的曝曬。事實上擦了防曬乳液並不是擁有金鐘罩鐵布衫,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對於防曬乳液,醫師及患者都由於過度信任而有若干盲點。

塗抹防曬乳液過薄 防護效果打折

首先是過於相信防曬係數,所謂防曬係數(S PF),是指延長皮膚被曬紅所需時間的倍數,例如SPF15可使皮膚被曬紅的時間延長15倍。防曬係數的測定標準為,塗抹在皮膚的防曬乳液厚度為每平方公分兩毫克(2mg/cm2)所測得的結果。
研究顯示,一般人僅塗抹少於零點五毫克,即使防曬係數高達50的防曬乳液,實際的防護效果都不到三倍;換句話說,即使使用SPF50的防曬,如果塗抹太薄,實際防曬係數僅有不到SPF3 的效果。相信這也是許多肝斑、雀斑患者一再復發的重要原因。

另外陽光對DNA的傷害更是在皮膚被曬紅之前就在持續進行了,所以早在皮膚被曬傷之前,紫外線的傷害就在持續進行。

避免紫外線照射 遵守
ABC三點
如果防曬乳液不是完全可靠,我們該如何防止日光吻上皮膚呢?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建議做到ABC三點,所謂
A(Avoid) - 就是避免紫外線的照射,所以早上十點至下午三點紫外線最強的時段,盡量不要出門;
B(Block) - 就是阻斷紫外線的照射,因此每天塗抹防曬乳液仍是十分必須的;
C - (Cover) - 就是遮蔽,外出時盡量使用傘帽子或是長袖衣物來遮蔽皮膚。

防曬必須從小做起,並持之以恆。

此外防曬乳液的選擇除了係數的考量以外,還須注意可同時阻斷長波紫外線(UVA)的產品。

防曬常見的錯誤觀念
1) 陰天可以不用防曬:錯!陰天也有紫外線可到達地表,尤其是UVA 受雲層的影響極小,所也要防曬。
2) 為了維他命D的充足,所以要多曬太陽:錯!故因營養不足,所以需常曬太陽,靠皮膚製造維他命D,現代人營養充足,不需因此而多曬太陽,根據統計一天曬5分鐘的太陽就足夠了。
3) 打傘就不用擦防曬了:錯!因為還有反射到臉部的紫外線(地面、玻璃、水面)所以仍需擦防曬乳液。

4) 擦了防水性防曬,可以不須再擦一次:錯!所謂防水性防曬,乃指在水中或大量流汗仍可維持40~80分鐘,所以最好2個小時內就再補充一次。

防曬護膚產品的認識
*紫外線是是曬傷、曬黑的主謀,皮膚老化的大敵
中國人常說『一白遮三醜』,而防止日曬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用洋傘、長袖衣物、寬邊帽,來遮蔽陽光直射,但無法遮蔽的地方,就需藉助防曬製品來防止紫外線。紫外線分為短波、中波及長波。其中短波(UVC 200~280nm)未及地球。中波(UVB 280~320nm),穿過臭氧層到達地表,而且可穿透到皮膚的表皮層。長波(UVA 320~400nm),則更深入到皮膚的真皮層。UVA是曬黑,皮膚老化、病變的主兇; UVB是曬傷(紅、腫、起水泡)的劊子手、曬黑的同謀。紫外線的穿透力,即使是陰雨天也阻擋不的;所以,日間的防曬工作,是不分晴雨天,不分室內外都必須防曬的。
UVA的波長320~400nm,再分為UVA-2(320~360nm)及UVA-1(360~400nm)。要告知大家的是,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紫外線吸收劑,絕大多數只能吸收紫外線到達360nm,超過的部分,即UVA-1(360~400nm),無法吸收,而最長波的UVA-1,才是照射入真皮層最最深的光源,對皮膚的傷害性最大,也是主導黑色素生成的元兇。(圖1)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過

    過

     達



角質層     顆粒層       乳頭層               到達真皮層
(圖1):紫外線穿透皮膚深度之關係圖

*選擇防曬製品,不只是看防曬係數(防曬係數標示應有之認識)
防曬的目的,自然是為了皮膚的健康。所以,選擇防曬製品時,不能只將重點放在防曬效果上,還必須同時考量對皮膚的安全性,甚至是護膚性。

一般消費者選擇防曬製品時,可觀看防曬係數SPF及PA。SPF值的大小,主要作為防止曬傷及UVB防曬的參考;PA值則作為防止曬黑及UVA防曬的參考。
在防曬化妝品的選用上,高防曬係數不等於全效防曬,因為防曬係數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 防曬係數值的制定,是單獨針對UVB曬傷來評估,所以擦高防曬係數的防曬製品,照舊曬黑的例子時有所聞。SPF的數據是以:有擦防曬產品的皮膚,與無擦防曬產品的皮膚,經過強烈陽光曝曬後,皮膚產生紅斑所需時間之比值。SPF是一個很客觀的標準,這個數值適用於每個人。也就是說您可以平時自己皮膚被曬紅的時間,衡量不同SPF值的產品,算出防禦時間的延長倍數。例如,在未有任何防曬措施的情形,你的皮膚約15分鐘就會被曬紅了,那麼,使用SPF20的防曬品,你就可延長到300分鐘後,才會有被曬紅的現象,即15分鐘乘以20倍。
而防曬黑指數,可分為三級:PA+、PA++、PA+++。其中PA+,表示可延緩皮膚曬黑時間2~4倍;PA++,表示可延緩皮膚曬黑時間4~8倍;PA+++,則可延緩皮膚曬黑時間8倍以上。其實防曬產品使用的效果,跟塗抹的量有很大的關係。按照規定:皮膚上每平方公分的面積,必須塗抹兩毫克的厚度,依此標準塗抹在皮膚上,才有製品上所標示的相等效果。也就是說一般大小的臉,連帶正面的頸子,大約要擦上牙膏管擠出3公分左右的量,均勻塗開,如此的用量才能有如標示的防曬指數實效。多數人不會習慣這樣的用量,變通的辦法是提高使用的防曬製品的防曬係數。一般防曬品不會無端蒸發、消失分解或流失,故除非游泳、戲水、流汗或自己洗掉,否則無須補擦。

*辨識防曬製品的方法
對化妝品來說,如果添加有化學性的紫外線吸收劑,即防曬成分,則列管為含藥化妝品。含藥化妝品,則必須將含藥成分,清楚地標示在包裝的成分欄上,包括名稱及使用百分比。

*防曬成分看這裡

防曬黑成分(UVA紫外線吸收劑)
名稱(別名)
可吸收的波長(安全評價)
Benzophenone-3
(2-Hydroxy-4-methoxybenzophenone)
(Eusolex 4360)
(Oxybenzone)
270~350nm(可能引起蕁麻疹、濕疹等現象,也有光過敏反應)
Benzoophnone-4
(2-Hydroxy-4-methoxybenzophenone-5-
sulfonic acid)
(Sulisobenzone)
260~375nm(可能引起蕁麻疹、濕疹等現象,也有光過敏反應)
Dioxybenzone
(Dihydroxy methoxybenzophenone)
250~390nm
Methyl anthranilate
260~380nm
Butyl methoxy dibenzoyl methane
(Eusolex 9020)
(Parsol 1789)
(Avobenzone)
320~400nm
氧化鋅(Zinc oxide)
物理性防曬粉體280~370nm


防曬傷成分(UVB紫外線吸收劑)
名稱 - (別名) 
可吸收的波長(安全評價)
PABA (Para amino benzoic acid) 
260~313nm(易引起皮膚刺激、過敏反應)
DEA-methoxy cinnamate 
250~360nm
Ethyl dihydroxy propyl PABA 
280~330nm
Glyceryl PABA
264~315nm
Homosalate(Homomenthyl salicylate)
(Eusolex HMS)
295~315nm
Octyl methoxy cinnamate
(2-Ethylhexyl-p-methoxy cinnamate)
(Parsol MCX)
(Eusolex 2292)
290~315nm
Octyl salicylate
(Eusolex OS)
(2-Ethylhexyl salicylate)
280~320nm
高防曬係數製品,應有的擔心
防曬成分中特別是化學性的紫外線吸收劑,對皮膚並不一定安全,加入化妝品中的目的,只是單純的防止紫外線。Octyl dimethyl PABA(戊烷基二甲基對胺基苯甲酸),在1992年被發表:在經日照後,會分解成致癌性的亞硝胺類物質,且可被皮膚吸收,故不宜使用。

較安全的防曬成分有那些?
市面上,標榜完全物理性的防曬製品,寥寥可數。我們只能盡量選擇,化學性紫外線吸收劑,搭配物理性防曬粉體的產品,以保障皮膚所受的負擔到最低。紫外線吸收劑大概可分為五類,分別是:(1)對胺基酸甲苯(Para Amino benzoate),例如:PABA、Octyl dimethyl PABA即屬此類。(2)水楊酸(Salicylate),這是目前較為安全的一種。常用的有Octyl salicylate、Homosalate、HMS。(3)桂皮酸鹽(Cinnamates),這也是目前較為安全的成分。例如:商品名Parsol MCX的Octyl methoxy cinnamate。(4)苯甲酮類(Benzophenones),這是目前最廣用的UVA吸收劑。(5)其他。例如:Parsol 1789,Butyl methoxy dibenzoyl methane。
以水楊酸鹽類(Salicylates)、桂皮酸鹽類(Cinnamates)與鄰氨基苯甲酸鹽類 (Anthranilates)是目前被認為較安全、無刺激性報導的防曬成分。
對於UVA-1,絕大多數防曬劑的吸收效果都不佳。唯 Parsol 1789,可有效防止UVA-1的穿透。但是配方上Parsol 1789 並不適合搭配粉體,即物理性防曬劑來製作成化妝品;尤其是二氧化鈦會與Parsol 1789產生錯合物沉澱。
其他具有UVA防曬能力的有Oxybenzone、Sulisobenzone、Dioxy-benzone、Menthyl anthranilate。而除了所提的這些之外,其餘紫外線吸收劑,都只吸收UVB部分的波長。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防曬成分,主要使用的UVB吸收劑是Octyl methoxy cinnamate,大約占9成。此成分規定的上限用量為7.5%。應用於防止UVA的防曬成分,主要是Benzophenone-3與Parsol 1789,各佔一半的市場;但是Benzophenone-3並不絕對安全,且吸收的波長有限,防曬效果不佳。



新防曬主義───麥拉寧色素
用麥拉寧色素來防曬,是化妝品業者非常推崇的自然安全防曬法,麥拉寧易分散於水中,對光與熱都十分安定,本身在低濃度下,有類似維他命E的抗氧化作用,並有安定自由基的功能。但是,麥拉寧顏色深,只能低濃度利用,且其阻斷的波長主要是UVB,與Octyl methoxy cinnamate的防曬效果比較,效果並不佳。

植物性防曬成分,效果不彰
有不少種類的植物汁液,含有可以吸收紫外線的成分,但是濃度並不高。直接取未經濃縮或未經特別抽取的植物萃取液,要替代化學性的紫外線吸收劑,基本上,是無法發揮應有的防曬效果的。

白天才有防曬的需要
凡是粉底類製品,像是妝前霜、隔離霜、粉霜、蜜粉等製品,若經常於夜間使用,或說上妝時間根本曬不到太陽的機會,那就不需使用含防曬成份的製品,減輕皮膚的負擔,避免皮膚受防曬成分刺激。

高級保養品,不應添加防曬劑
應要有「防曬品與保養品分瓶」的觀念,勿選擇含防曬成分,又含高營養價值的保養品,因為高營養成份的保養品,通常使用高不飽和度的油脂、胺基酸等成分,這些成分是夜間清潔後,休息時使用。而為達更佳的保養效率,通常會使用經皮吸收促進劑,即幫助活性成份滲透入皮膚的成分。若保養品中含有防曬成分,則會一併滲入皮膚中傷害細胞,有違護膚的原意。

防曬產品應有的護膚成分
防曬品中所使用的搭配成分,應該有可維持角質水分的親水性保濕成分,多元醇類的甘油、丙二醇等,高分子生化醣醛酸皆可。油脂的使用上則以抗氧化性強的葵花油、荷荷芭油、紅花子油、開心果油等較佳。此外,抗氧化劑的加入,可以防止脂質過氧化,常見的有BHA、BHT、維生素E、EDTA、Carotene、SOD、SPD等,較佳的選擇是維生素E與Carotene。
防曬製品加入太多營養成分,或加入高濃度的果酸、水楊酸、維生素A酸,基本上都不適合。對皮膚具滲透性的活性成分,或具有剝離角質的活性成分等,都不宜與化學性的防曬成分一起使用。



防曬須知

紫外線簡介:紫外線是指陽光中波長200至400nm的光線,紫外線可分為長波紫外線(UVA)波長320至400nm、中波紫外線(UVB)波長290至320nm及短波紫外線(UVC)波長200至290nm。其中除了UVC可被大氣層中的臭氧層所阻隔,無法達到地表外;UVB是造成皮膚曬傷的主要成份,而UVB及UVA都可導致皮膚癌、皮膚老化及色素沉著。尤其是UVA不僅可以穿透玻璃(半公分厚之玻璃、穿透率可達85%,所以室內、車內都有UVA!)、更可穿透雲層,且不論天氣、季節如何,都一樣猛烈。
一) 為什麼要防曬呢?
1、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導致皮膚癌、皮膚老化、曬傷、黑色素沈澱及導致黑斑、雀斑等之惡化。
二) 防曬的原則:
1. 儘量避開中午的太陽(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所以中午儘量不要出門或待在太陽下。
2. 外出時要戴寬簷帽、撐傘、穿著薄長袖衣服及養成使用防曬品的習慣。


美白知多d (5)

之前已經解釋過黑色素的機制丶防曬的重要性,繼續會和大家探討食物與美白的關係.....

美白.....其實真係話易唔易.....話難唔難.....因為要好有恆心同時間先得.....仲有.....最好要加埋內外配合先會得到最佳效果....... 其實除咗紫外線損害之外.....內在亦有好多因素會令黑色素活躍.....例如食物、情緒、睡眠.....等。


皮膚黑白取決於日常飲食

皮膚的黑與白是東方女性特有的特徵,晶瑩淨白的皮膚是女性夢寐以求的膚色,以往換膚總是受廣告的影響,用各式各樣的化妝品來彌補,可你知不知道雖然你的出生決定你的黃皮膚,但你可以改變你皮膚顏色的深淺度,只要經過後天的努力就可以!

皮膚白不白,有先天的因素,但原來亦會因後天所養成。研究表明,排除遺傳的影響,皮膚白皙的程度主要取決於黑色素細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在人的表皮基層細胞間,分布著黑色素細胞,它含有的酪氨酸酶可以將酪氨酸氧化成多醣,中間再經過一系列的代謝過程,最後便可生成黑色素。黑色素生成的多,皮膚就越黝黑;反之,則皮膚就越白晰。
最新研究表明,經常進食富含酩氨酸和稀有元素鋅、銅、鐵的食物,或不斷地補充能增強酪氨酸酶活性的食品,皮膚的色澤就會變得越來越黑。反之,若經常攝取能中斷黑色素代謝過程的食物,皮膚就能變得較白皙。

使皮膚變黑的食物

感光性(Photosensitive)食物:如香菇九層塔芫荽芹菜美國芹菜薄荷檸檬皮西柚佛手柑丶芒果.....等,經日光照射後易產生斑點或使臉色發黃。

富含銅、鐵、鋅等元素的葷食:如動物肝臟、動物腎臟、牡蠣、蛤、蝦、蟹、河螺、烏魚子等,可直接或間接增加與黑色素生成有關的酪氨、酪氨酸酶。

富含酩氨酸的食品:如豆類的大豆、扁豆、青豆、赤豆,硬殼果類花生、核桃、黑芝麻以及葡萄幹等,也容易使皮膚變黑。

食鹽過多:食鹽過多,除可使面色黑黃外,也有可能導致面頰長出雀斑。

相反.....有一些食物丶中藥丶營養補充品及藥物有抑制黑色素作用

使皮膚變白的食物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維生素C能中斷黑色素生成的過程,可阻止已生成的多巴氨進一步氧化而被還原為多巴,並能降低血清銅氧化酶含量,影響酪氨酸酶的活性,從而干擾黑色素的生物合成。

注意攝入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維生素E在人體內是一種抗氧化劑,能抑制不飽和脂肪酸及其它一些不穩定化合物的過氧化,從而有效地抵制了脂褐素在皮膚上的沉積,使皮膚保持白皙。

如何吃出白皮膚

飲食的調整有助於黑皮膚從內到外徹底的變白,在飲食的選擇上,可適當增加以下食物的攝入量,保持皮膚的健康美麗。
西蘭花: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有助於保持皮膚彈性。
胡蘿蔔:胡蘿蔔素有助於維持皮膚細胞組織的正常機能,減少皮膚皺紋,保持皮膚潤澤細嫩。
三文魚:能防止皺紋產生,避免皮膚變得粗糙。
海帶:常吃能夠調節血液中的酸鹼度,防止皮膚過多分泌油脂。
獼猴桃:可干擾黑色素生成,並有助於消除皮膚上的雀斑。
蕃茄:有助於展平皺紋,使皮膚細嫩光滑,且不易被曬傷。
蜂蜜:常吃可使皮膚紅潤細嫩、有光澤。
肉皮:能使細胞變得豐滿,減少皺紋,增強皮膚彈性。

在中醫藥範疇也有不少中藥有美白作用:

科學研究早就證實,皮膚發黑主要原因是黑色素太多,而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的關鍵催化劑。如果能夠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就可以達到較好的美白祛斑效果。研究證明,當歸、川芎 白芷、防風、獨活、白頭翁、附子、黃連、益母草、皂莢等對酪氨酸酶具較強的抑製作用。選用此類中草藥製成膏霜,具有較好的美白祛斑效果。其中桑葚、烏梅、桂皮、蔓荊子、山茱萸、夏枯草等對酪氨酸酶抑製作用極強。

桔梗及枸杞子具有很強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桔梗、枸杞子之丙二醇萃取液其有較高的酪胺酸酶抑制效果,而桔梗除丙二醇萃取液較高外,其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分別為桔梗總皂苷和桔梗皂苷D。

植物旱金蓮富含多酚類物質,含有能夠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氫化桂皮酸,是一種天然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物質。研究表明,旱金蓮提取物對鼠B16黑色素瘤細胞酪氨酸酶活性呈濃度依賴性抑制,對酪氨酸酶有較強抑製作用,可明顯抑制黑色素生成。

桑椹葉(桑葉)內服有疏散風熱、平肝陽、涼血及有清涼明目等作用但除藥用之外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美白食品桑葉裡含一個桑酣(Mulberroside)的成分可抑制酪胺酸酶(Tyrosinase)所以桑葉的確有美白功效但桑葉屬涼性食物所以適合與否先要看體質

是桑椹的果實是血液清道夫有生津止渴、益肝腎、養陰血能滋養生津、滋陰補血、明目安神、利關節、去風濕等功效除咗以上各種藥用價值之外也是一種不錯的美白食品因為桑椹子有抑制酪胺酸酶,减少黑色素的功效。

另外; 還有其他美白作用的中藥,例如: 銀杏、杏仁、薏苡仁、白茯苓、五倍子金櫻子大黃荷葉刺五加黃柏、白蘞、丹皮遠志肉桂、人參、阿膠、刺五加黃柏川紅花黃芩葛根、甘草.....等。

外用中藥萃取液也可美白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甘草含甘草甜素、甘草黃酮類化合物甘草貳、甘草甙元及天冬酞胺、甘露醇等。甘草黃酮在美容化妝品中有多種功效。甘草是一種很好的美容添加劑,在抑制細胞黑色素的形成、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抗氧化方面的效果很好,可以用於化妝品中,兼有美白和抗衰老作用。它的效果遠遠優於熊果苷。甘草自古以來是做護膚品的原料,其卓越的滋潤美白成分經過現代高科技提練一直在護膚品行業內百戰百勝。

桑椹嘅樹皮(桑白皮)內服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之作用,但除內服藥用之外,亦會將桑白皮萃取液添加在護膚品內。桑白皮萃取液可以抑制酪胺酸酶(Tyrosinase)作用及氧化反應,亦可以阻斷黑色素形成,阻止皮膚變黑,係一種效既美白成分。

維他命與美白


讓肌膚美白的維他命

每一種維他命和礦物質,對身體而言,都相當重要,有它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均衡的飲食對身體的健康是相當重要的哦!
而其中對美白最有幫忙的,就是鼎鼎大名的維他命C!維他命C有增強免疫力、抑制黑色素形成、抗氧化以及光保護的功能,而被認為具有美白的效果。
接著是維他命E,因為具有抗氧化、光保護、以及促進荷爾蒙和血液循環,而被認為對美白抗老有幫忙!
此外還有維他命B群,能消除疲勞、造血,和調理皮膚健康,而被認為和肌膚美麗脫不了關係!

最後要介紹的是 榖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丶乙醯化的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簡稱NAC)丶半胱胺酸胜肽(Cysteine Peptide)丶半胱氨酸 (L-Cysteine)。據說榖胱甘肽和半胱胺酸可以破壞酪胺酸酶合成,對美白有著正面作用。

榖胱甘肽(Glutathione, GSH)

GSH榖胱甘肽是由麩胺酸(Glutamic acid)、甘胺酸(Glycine)和半胱胺酸(Cysteine)這三個氨基酸組合而成的天然三胜肽,存在於人體的細胞內及組織內。GSH榖胱甘肽(Glutathione)除了是體內最重要的抗氧化劑,還可以清除自由基,當作肝臟的解毒劑,更參與了身體各項生物功能調節,包括了蛋白質的合成與穩定、細胞膜轉運、免疫調節、信號轉導、細胞生命週期的調節,所以基本上它存在於我們全身上下所有的細胞內,小從頭髮的生長,大至維持心臟肝臟等重要器官的運作,都需要靠GSH榖胱甘肽的幫助。在組成GSH的三個氨基酸當中,半胱氨酸(cysteine)不但是促進GSH合成的關鍵,而且來源是最被限制的,反而是其它兩個氨基酸都可以從食物中得到足夠的補充。因此,半胱氨酸才是決定GSH榖胱甘肽合成的關鍵之所在。
年齡愈大細胞中的GSH榖胱甘肽越少,細胞的功能也會跟老化衰退。而生活中更有一些元素,例如有毒的物質、刺激物(酒精、咖啡因、尼古丁)、沒有足夠的睡眠、身體疲勞、焦慮、易怒…等,都會耗掉體內GSH穀胱甘肽的貯備,進而影響到膚質的健康。人體如果缺少了GSH穀胱甘肽,甚至連其他重要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 E都沒有辦法徹底的發揮作用。
所有在人體內產生的抗氧化劑中,含量最豐富也最重要的就是GSH榖胱甘肽。此種人體內強力的抗氧化劑,除了負責剷除代謝廢物和消除毒性物質之外,更可以幫助細胞膜維持強壯,幫助輸送高活力的胺基酸進入細胞內;若適時適量的補充GSH穀胱甘肽,細胞的營養便得到補充,所以身體老化的細胞能再度活躍,使細胞再生恢復到年輕細胞的正常功能。所以來自天然牛奶中的半胱胺酸胜肽Cysteine Peptide,能夠非常有效的維護皮膚的健康,更可使得皮膚的感覺水嫩保溼,觸感柔嫩光滑,呈現出絲綢般的柔細光澤,及天鵝絨般的柔亮。


半胱胺酸胜肽(Cysteine Peptide)

半胱胺酸胜肽可以合成人體內的GSH榖胱甘肽,而人體中較明亮的黑色素Pheomelanin的形成,就是受細胞中的GSH榖胱甘肽和半胱胺酸的比例所影響。因為半胱胺酸胜肽Cysteine Peptide會促進肝臟中GSH榖胱甘肽自然的產生,進而使得黑色素的合成偏向較為明亮的黑色素Pheomelanin的產生,膚色自然會偏白皙。另外紫外線的照射會刺體內激酪胺酸酶的增加,而酪胺酸酶會合成偏向較為暗沉的黑色素Eumelanin產生,因此膚色經紫外線照射後會變黑;GSH榖胱甘肽和半胱胺酸可以破壞酪胺酸酶合成暗沉黑色素Eumelanin的產生,而增加明亮黑色素Pheomelanin的產生,因此也比較不容易曬黑。(白種人就是因為體內具有較多的明亮黑色素Pheomelanin,所以只會曬紅而不容易曬黑)

GSH穀胱甘肽是細胞內的主要抗氧化劑、解毒劑與調節身體各項生理機能的主要元素。而主要影響GSH穀胱甘肽的形成就是半胱胺酸Cysteine。

半胱胺酸胜肽Cysteine Peptide的生物活性與它轉變成GSH穀胱甘肽有關。因為半胱胺酸胜肽Cysteine Peptide可以提供天然的半胱胺酸Cysteine (合成穀胱甘肽的前驅物),並且有效、安全的傳遞半胱胺酸Cysteine以合成GSH穀胱甘肽。半胱胺酸胜肽Cysteine Peptide中的半胱胺酸Cysteine,因為沒有自由胺基酸L-Cysteine的毒性,而且是以胜肽的形式鍵結,故不易形成如許多天然食品中的氧化形態。


乙醯化的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簡稱NAC)



近來愈來愈多的國外學術研究指出,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e,NAC)可以防止肝脂肪變性,和肝硬化等其他肝病。促進毛髮生長。防止皮膚老化。修補指甲。降低顯影劑所引起的腎毒性。



每天面對著空氣中可能瀰漫的廢氣污染、青菜水果中可能含有的農藥殘留、頭痛牙痛發燒感冒可能吃進去的止痛退燒藥、魚肉蛋奶油脂可能存在的多氯聯苯污染……面對著生活周遭越來越多的「毒」,人體如何解毒、去毒,似乎是生命得以延續的最重要課題。

說到解毒,人們最直接想到的就是肝臟,而肝臟所扮演的解毒角色中,穀胱甘胺酸(Glutathione)則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穀胱甘胺酸又簡稱為GSH,是肝臟解毒過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GSH是合成具解毒性抗氧化酵素,如穀胱甘胺酸過氧化酵素(glutathione peroxidase),一種同時含硒的抗氧化酵素,不可或缺的成分,人體在面對多種毒素,如農藥、乙醯胺酚等中毒時,會促使肝臟中的GSH快速耗盡,進而快速的破壞肝細胞引發急性肝衰竭。

穀胱甘胺酸在人體免疫功能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體內足夠的GSH濃度,能夠提高免疫系統對抗各種疾病,尤其是接受治療中的癌症患者,GSH能夠提高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能力,提高癌症的治癒率。

補充穀胱甘胺酸(GSH)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穀胱甘胺酸(簡稱GSH)是一種短鏈的胜肽(小段的蛋白質),口服小段蛋白質到胃部就會被胃酸及專門分解蛋白質的胃蛋白? 給分解,最後進入消化系統的只是一些分解後的胺基酸,與吃進魚肉蛋奶等蛋白質食物並無兩樣,GSH原本的結構及功能則不復存在。GSH即使直接進入腸道中,也會被肝臟及小腸所分泌的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酵素所分解,因此在口服或腸道灌食GSH,都不會提高血液中的GSH濃度。

人體自行合成穀胱甘胺酸是唯一能夠提高GSH濃度的途徑

半胱胺酸(cystein)是人體合成穀胱甘胺酸所必須的原料,然而半胱胺酸並非必須胺基酸,是可以由其他胺基酸所轉換而得,補充半胱胺酸,並不能明顯或快速的提高體內穀胱甘胺酸(GSH)的濃度,主要是因為半胱胺酸的結構並不穩定,吸收及轉換成GSH的效率並不高,尤其對於急需提高GSH濃度來達到解毒效果的病人來說,並不能發揮令人滿意的效果。

乙醯化的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簡稱NAC)則能在人體內快速有效率的轉化成穀胱甘胺酸,在臨床上被使用於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一種廣被使用的止痛退燒藥的解毒劑,服用過量或長期高劑量服用乙醯胺酚可能造成嚴重肝毒性,對於原本肝機能不佳的患者還可能引發猛爆性肝炎,主要是因為高劑量乙醯胺酚會耗盡肝臟中的GSH,導致肝細胞壞死,高劑量的補充NAC能夠在0.5-1小時內,快速提高肝臟的GSH濃度,有效的挽回中毒者的生命,避免肝細胞的急性傷害。

NAC能夠保護肝細胞免於受到化學毒物的傷害

NAC能夠有效的提高肝臟中GSH的濃度,因此具有幫助肝細胞修護的作用,部分研究顯示,NAC可能有助於部分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恢復,不過此部分的效果則需要更多的臨床數據來支持。

NAC的抗氧化及免疫強化作用

多數的抗氧化營養素的作用在於本身即是一個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E、前花青素、花青素、多酚等,NAC的抗氧化作用則是轉化為GSH,而GSH則是合成體內最有效的抗氧化酵素所不可或缺的元素,臨床研究證實,補充NAC能夠改善及預防與自由基相關疾病,如動脈硬化、缺氧性心肌病變、糖尿病、癌症、老年癡呆症等的發生及減緩惡化或提高癒後能力,同時也能調整免疫機能,改善過敏或抵抗力不佳的體質。
值得注意的是,抗氧化營養素並非補充越多就越好,過多的維他命C、E、或胡蘿蔔素,甚至是GSH的濃度過高時,都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反作用,使用時要不過量、同時補充多種具抗氧化效果的營養素,讓各自不同的抗氧化機轉能夠協同進行,往往比補充單一種抗氧化營養素,能夠發揮更好的保護效果。NAC對美白是否真的有作用



最近有很多研究談論Acetin是不是可以用在美白上面。其實確實有部分研究,尤其是在光化學及光醫學領域中,有部分論文提出,N-Acetyl-L-Cysteine可還原表皮下的黑色素,消除已經沉著的黑色素,作為美白化妝品。



如何補充NAC?

使用於解毒或疾病治療上,NAC的補充劑量為每天600-1800毫克不等,超過600毫克時,必須分次服用,對於一般人或慢性病患者的保養,每天只需補充150-600毫克。

NAC的黏膜分泌物稀化作用,可能影響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治療,如有此方面問題者,最好能避免服用NAC或在治療痊癒後再補充。

雖然有許多研究顯示,NAC能夠有效的預防及提高冠心病的治療成效,然而,NAC應避免與罹患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經常服用的的硝化甘油同時服用,NAC可能強化硝化甘油所可能造成的頭痛副作用。

NAC雖然是一個絕佳的天然健康產品,但由於NAC是一種短鏈的蛋白質,而只要是蛋白質食物,都可能是過敏原,雖然只有極為少數人可能對NAC產生過敏反應,然而如在服用NAC後出現皮膚紅腫、呼吸困難、頭痛、噁心等過敏反應時,應立即停使服用。










半胱氨酸 (L-Cysteine)



L-Cysteine 半胱氨酸現時是日本當紅顏部美白食品能有效阻止黑色素在體内形成,擊退色斑同時美白,不單令面色剔透亮白,連全身肌膚都達至自然淨白!


黑色素形成的原因:

黑斑、雀斑是由於黑色素不正常地沉淀於皮膚上而引起的。黑色素是由於受紫外線等刺激,酪氨酸鹽被活性化後而生成酪氨酸,此時生成大量的黑色素,或黑色素排泄功能失調,黑色素存留於皮膚而形成了黑斑和雀斑。
眾所周知,長時間處於紫外線下,皮膚表面的角質層會日益變厚,真皮中的膠質將被破壞并發生變化。此外,由於年齡增大以及精神壓力,膠質纖維也會被破壞並減少。膠質纖維是保持正常皮膚的彈性和滋潤,强化皮膚的重要蛋白纖維,若遭到破壞而發生變化,致令皮膚變得粗糙,出現細少皺紋或斑痕。

我們為什麼能讓你變白變美
半胱氨酸及維生素C對於黑斑、雀斑等療效顯著 ,可幫助修復因紫外線、日曬、精神壓力等引起的膠質纖維紊亂的作用,是健康肌膚不可或缺的要素。
同時,維生素C能幫助胱氨酸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促進其排泄,使肌膚白嫩,對黑斑和雀斑療效顯著如下。
1.抑制黑色生成
2.參與黑色素排泄
3.使黑色素變淺

若要達到去斑美白理想效果,建議連續服用3個月以上,讓半胱氨酸可在體內發揮最佳效用,肌膚自然持久亮白,光采動人。
半胱氨酸屬於非必需氨基酸(非製造蛋白質所必須)。半胱氨酸是少數含有硫的氨基酸。半胱氨酸可以以特別的方式及維持來組織體內蛋白質。半胱氨酸能組成抗氧化劑及麩胱甘太。身體需要使用半胱氨酸製造牛磺酸。心肌、白血球、骨骼肌、及中樞神經等,均需要高濃度的牛磺酸。它還是膽汁主要的成份,膽汁幫助消化脂肪、吸收脂溶性維他命、及控制血清的膽固醇量。癲癇、憂鬱、過動、及大腦功能不良等症,均缺乏牛磺酸有關。

半胱氨酸可以轉成葡萄糖及提供能量。半胱氨酸增強腸胃內壁,幫助預防阿斯匹林集中毒引起的不適。另外,半胱氨酸在免疫系統傳導中扮演相當中了角色。半胱氨酸是少數可經由食物中取得的。一般來說半胱氨酸大多與NAC結合作為營養補充品。

綜合幾項研究結果,人們得到愛滋病時血液中的半胱氨酸及麩胱甘太的含量會隨之降低。半胱氨酸在免疫系統內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患有愛滋病時,缺乏這兩種氨基酸會抑制免疫系統的運作。

適用症狀:
幫助脂肪消化
心臟毛病
低血糖症
動脈管壁硬化
高血壓
水腫

注意事項:
大部分的蛋白質不含牛磺酸;因此,必由身體自行合成。由半胱氨酸合成牛磺酸,但轉換時需要維他命B6才能順利合成,因此若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群者需另外補充。



白兔牌 Hythiol C


白兔牌 Hythiol C主要成份係維他命C同半胱氨酸(L-Cysteine)..... 維他命C本身巳經可以抑制皮膚內酪氨酸既活性.....有效減少黑色素的形成..... 半胱氨酸(L-Cysteine)屬於非必需氨基酸據稱可以還原表皮下既黑色素同埋可消除已經沉著既黑色素但由於單係維他命C巳經有抑制皮膚內酪氨酸既活性既作用所以我相信Hythiol C都會有用既但一般用內服維他命美白通常起碼要食幾個月先會開始有效.......


美白新觀念


由於亞洲人先天就有兩種相似等量的黑色素,所以單靠外用的保養品來美白,效果上本來就非常有限;再加上亞熱帶氣候的特性,紫外線的照射相當的強烈,對於努力想要維持肌膚白皙的女性朋友,更是一大致命傷害,暗沉或偏黑的膚色始終揮之不去。所以目前最新的美白觀念和方法,就是從體內去調節細胞內兩種黑色素的合成。對於亞洲人而言,只要較為明亮的黑色素Pheomelanin能多增加一點,而較為暗沉的黑色素Eumelanin減少一些,所呈現出來的膚色自然能夠白皙亮麗,迅速達到夢寐以求的膚色。


至於以上維他命補充品要如何補充呢?一般以食補,也就是從飲食中攝取較佳;至於維他命藥丸的補充與否,則因為C和B群水溶性維他命,安全範圍較大,藥丸補充較不會出問題,脂溶性的維他命E則要參考醫師的建議喔!